歌劇院《歌劇院狂歡式》華格納歌劇女武神躍上19米曲牆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光之曲幕」推出《歌劇院狂歡式》,華格納歌劇Q版女武神躍上19米曲牆,相當震撼。(陳淑芬攝)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光之曲幕」推出《歌劇院狂歡式》,華格納歌劇Q版女武神躍上19米曲牆,相當震撼。(陳淑芬攝)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光之曲幕」,推出《歌劇院狂歡式》,影像投影創作重現開幕5年來4個代表性節目的精采回顧。(陳淑芬攝)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光之曲幕」,推出《歌劇院狂歡式》,影像投影創作重現開幕5年來4個代表性節目的精采回顧。(陳淑芬攝)

臺中國家歌劇獨特的「光之曲幕」推出《歌劇院狂歡式》,創作影像投影重現開幕5年來的4個代表性節目精采回顧,其中,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Q版女武神在音樂聲中從19米挑高曲牆降臨,令人震撼。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1日表示,大劇院前廳的曲牆區化爲劇場,邀請民衆一起回味藝術家創作所帶來的感動。

臺中國家歌劇「光之曲幕」節目以2樓大劇院前的19米高曲牆爲幕,自2020年起推出多部科技跨界投影創作,已吸引70萬人次造訪。邱瑗1日在發表記者會中表示,《歌劇院狂歡式》最大的不同,不僅是回憶歌劇院開幕以來的藝術演出節目,更是展現藝術創作。她鼓勵民衆要多看幾次,每個觀賞角度都有獨家的故事與不同細節。

《歌劇院狂歡式》由當若科技藝術公司所設計,首度推出「互動式投影」, 4個主題的投影順序將依現場民衆「手機投票」機動播出,包括歌劇院4年計劃的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女武神震撼地從天而降;好劇團與布袋戲操偶大師陳錫煌合作的《穿紅絲緞的少女》;歌劇院首屆駐館藝術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的作品《路吶》;去年底演出8場貝多芬音樂會的鋼琴大師白建宇的謝幕畫面。

「歌劇院特殊的曲牆是很棒的建築體,但是光雕製作團體看了會腿軟!」當若科技藝術公司執行總監王伯宇道出製作「光之曲幕」的不易。他表示,爲了以光雕呈現如臨原藝術節目的演出現場,設計團隊融入藝術工作者在臺上臺下不爲人知的小故事,例如鋼琴大師白建宇演前焦躁、演出優雅的對比;《女武神》演出背後衆多的機械道具與人力。

王伯宇並建議,觀衆可在現場遊走觀賞,每個角落所見都不同,也都是最佳的視角。《歌劇院狂歡式》自9月1日起至11月28日開館期間,首場13時、末場20時,期間每整點及半點播出,每場約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