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來儀:北京還沒要攻臺 臺美要善用1機會
美國兩岸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撰文指出,北京還沒要攻臺。圖爲4月解放軍東部戰區進行環臺島戰備警巡及聯合利劍演習,一架殲擊機掛彈起飛。(資料照/新華社)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29日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北京還沒有要攻臺,因爲北京可能認爲軍事行動不成功的風險太高,呼籲臺美要善用機會。
葛來儀指出,儘管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反覆重申統一臺灣對實現中國夢來說至關重要,他也下令解放軍於2027年前做好武統臺灣的準備,不過這些言詞與行動掩飾了北京領導層內部的重大疑慮,也就是解放軍能否在可接受的成本下控制檯灣,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失敗尤其凸顯了這層疑慮。
由此來看,她認爲解放軍接收臺灣並非不可避免,甚至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發生。
葛來儀指出,近期大陸防長李尚福、2名監督解放軍核武、飛彈的將領紛紛遭到肅清,顯示北京高層對於軍隊的作戰能力缺乏信心。此外,儘管官方未公佈這些高官被拔的確切原因,消息指向可能和貪腐有關,這代表如果官員真的中飽私囊,顯示軍隊高層並未認真執行做好攻臺的準備。
葛來儀也提到,俄軍在烏克蘭的潰敗對習近平來說是警示,她形容俄軍未能完成從陸路越境拿下基輔這個「相對簡單的任務」,解放軍跨越臺灣海峽時將是更大的難題,因爲大規模兩棲入侵將是最艱難的軍事行動之一,需要拿下空中及海上優勢,也要能在漫長的戰事中維持入侵部隊的能力。
她分析,不能達成快速、低成本、成功入侵,對北京高層的政治風險將會相當巨大,曠日廢時的僵局也可能削弱北京高層所稱「中國再次強大」的主張,進一步危及讓民族復興、建立強大軍隊的目標;另外,北京更擔憂的情況是,在美國可能軍事幹預下敗給臺灣。
葛來儀指出,中國大陸也注意到俄羅斯爲了烏克蘭所付出的慘重代價,包括近30萬士兵傷亡、受國際制裁而疲軟的俄羅斯經濟、全球聲譽受損,以及國力加速衰退。
她說大陸經濟成長面臨長期放緩,如果政府繼續將安全、政治管控置於經濟福祉之上,可能進一步引發民衆不滿,甚至是社會不穩定的擔憂。
她也認爲,大陸民衆對於可能對臺灣展開血戰的支持不會維持太久,礙於過去執行的一胎化政策,現役軍人多爲獨生子女,如果傷亡上升,這些解放軍的父母可能走上街頭。
葛來儀分析,另一個可能限制北京行動的因素是美國協助臺灣,她說美國兩黨對臺安全的支持從未如此強烈,美國總統拜登也反覆表態,如果解放軍攻臺,美國會在軍事上支持臺灣。她說她和中國專家的談話顯示,北京堅信,美國將臺灣視爲遏制中國的重要戰略堡壘,並且會介入,防止中國大陸接管臺灣。
葛來儀也提醒,如果未來臺灣透過公投或修憲來正式推動獨立,美國總統或國會恢復對臺灣的外交承認,都可能使得北京採取軍事行動。除此之外她也提到明年登場的總統選舉,民進黨可能再執政4年、甚至8年,如果北京高層感覺到臺灣正逐步脫離控制,尤其美國持續加強臺灣軍隊及美軍在該區域的部隊,北京仍有可能決定發動攻擊。
不過她強調,除非感覺陷入絕境,否則北京比較可能認爲:軍事失敗的風險太高,這爲臺灣與美國帶來機會。
她呼籲臺美明智善用機會,臺灣必須加速投資防禦能力,尤其一旦衝突爆發,對島上的補給將會非常困難,臺灣不只要加強儲備彈藥,也要加強儲備食物、水及能源。
美國則應該採取更多措施協助臺灣,重新配置在東亞的軍事態勢,她認爲美軍在東亞的整體軍事目標,應是阻止北京在快速、低成本的軍事行動中贏得臺灣。
葛來儀指出,華府也必須向北京保證,只要北京不對臺動武,美國也不會支持臺灣獨立,她說這類保證有助於避免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