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茲曼壓哨進球變越位,空歡喜一場,VAR決定再掀起球場爭議

穩奪晉級資格的法國,世界盃D組最後一輪踢突尼斯,格里茲曼補時階段建功一度追平,但VAR推翻進球,認爲格里茲曼在開出任意球時早已越位。縱然進球與否,也沒有影響法國的晉級資格,但VAR這決定再度惹來爭議。

賽前肯定出線的法國,對突尼斯收起姆巴佩、格里茲曼及吉魯等主力,以一衆替補應戰。法國穩奪出線權,即使被對方控制形勢也沒有所謂。換邊後,突尼斯的靈魂人物哈茲裡建功,落後法國一球才換上主力,姆巴佩及格里茲曼替補登場,嘗試收復失地。

戰至補時階段,楚阿梅尼傳中,突尼斯球員頭槌頂出不遠,皮球剛好落在格里茲曼面前,他隨即起腳將皮破射進網內,法國追成1:1平手。

這個攻勢似乎沒有犯規,但VAR正正在此刻介入,他們指格里茲曼有越位之嫌。的確,當楚阿梅尼傳中時,格里茲曼明顯在越位位置,但他沒有接應的意圖,加上突尼斯後衛曾經觸球,理應格里茲曼早前的站位不再構成越位。不過,VAR仍然斟酌格里茲曼早前的越位位置,最終在裁判翻看回放後,決定推翻進球。

格里茲曼賽後對進球無效難掩失望,“當隊友傳中時,我的確在越位位置,我在賽後告訴裁判,我完全沒有接應的意圖,加上對方解圍失誤,我才把皮球射入網內。”

即使格里茲曼的進球被吹走,對法國的出線沒有影響,他們依然以D組首名晉級,但VAR的裁決令不少球迷大惑不解。

根據新規則,是否越位取決於是否故意踢球(Deliberate Play)。若果防守球員無意地觸球或未能控制皮球落點的情況下,將不算是故意踢球,攻勢繼續,越位的球員依然是越位。

以格里茲曼這一球爲例子,當時突尼斯球員頭槌解圍成爲關鍵,若果裁判認定他是故意踢球的話,格里茲曼的進球當然沒有問題。不過,解圍稍失失平衡,未能控制皮球的落點,故裁判認爲不是故意踢球,換言之攻勢繼續,所以格里茲曼依然處於越位位置。

當然,是否故意踢球充滿灰色地帶,皆因有心與否,全都是由裁判演繹,就如這個頭球解圍,也難以判定他是否有心把皮球頂向該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