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不容侵犯 馬上消金呼籲民衆提高防騙意識

徵信記錄是個人信用的體現,關係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徵信記錄是所有人的追求。而不少詐騙分子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將自己的身份包裝成金融機構官方的客服人員,謊稱受害人存在違規網貸或不良徵信記錄,以幫助註銷賬號、消除不良徵信等爲由,騙取受害人的錢財,這就是虛假徵信詐騙。

前不久,浙江大隱鎮的王女士接到了一通陌生的FaceTime電話,對方自稱中國銀聯清算中心工作人員,在電話裡表示王女士有多筆網貸電子協議,如果不能及時解除電子合同,將會收取高額利息,還會影響個人徵信。王女士起初並未相信,因爲她確認自己從未申請過網貸,但對方隨即改口稱她在上網時曾無意中授權,現在只需按照流程註銷即可。

信以爲真的王女士爲了避免影響徵信遭受損失,按照對方指示下載了屏幕共享軟件,並在對方指定平臺申請貸款並“認證”。對方又設計了虛假的 “金融監督管理局”網站,並引導王女士在此網站上取消網貸協議,隨後將卡內所有餘額轉賬至指定“安全賬戶”。王女士的丈夫接到派出所預警勸阻電話後前來阻止,王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從王女士的案例中不難看出不法分子實施虛假徵信詐騙的套路:騙子通常會冒充互聯網金融平臺、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等身份,輔以僞造的證件、營業執照等具體信息,讓受害人放下戒備心理。再使用各種話術聲稱受害人蔘與某些金融活動可能影響徵信,利用受害人擔心留下徵信污點或影響日常生活的心理,以消除風險或修復徵信等爲由,誘導受害人轉賬匯款或者讓其貸款轉賬。

事實上,大部分受害者被騙的根本原因在於對金融知識的不瞭解,輕信騙子編造的徵信危機而產生恐慌。想要防止受騙首先要學會識別詐騙分子的常用話術,如涉及的某些金融產品利率過高,被定性爲高息網貸影響徵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要求註銷曾經的學生貸款賬戶,否則會影響個人徵信;平臺的貸款額度長期未用,屬於違約行爲,必須儘快將各個平臺的貸款額度清零,才能“修復徵信”等。當遇到類似的說辭時,一定不能輕易相信,必要時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進行辨別。

除此之外,虛假徵信詐騙的防範還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馬上消費也在此提示大家:

1、個人徵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統一管理,任何單位與個人都無權任意刪除修改。徵信中心也不會以短信、電話或郵件的方式告知涉及貸款、金錢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所有聲稱可以“幫助消除個人徵信不良記錄的”都屬於詐騙。

2、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要將個人身份賬號、銀行賬戶、驗證碼、各類密碼等隱私信息透露給陌生人。

3、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誠實守信,不要讓自己的徵信記錄留下污點。當有資金貸款需求時,一定要選擇正規途徑,使用正規借貸產品,並且及時還款。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定期查詢個人徵信,及時瞭解自己的信用狀況。

4、不輕信陌生號碼發送的信息或打來的電話,不點擊陌生鏈接,當遇到任何涉及轉賬匯款需求的情況時保持警惕,堅決不能隨意轉賬。如不慎被騙或遇可疑情形,應立即停止所有操作,儘量保存證據並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