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95後投資人吃飯,他說當年沒“廢掉”全靠爸爸一句話

最近和一位95後少年吃飯,他在一傢俬募基金工作,之前參與過好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的早期投資,如今已經算是可以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了。

剛見面,他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能用非常簡單直白的話,對我這樣一個小白說清楚,基金、期權、風投這類名詞背後到底意味着什麼。

我是學過早期兒童教育的,裡面就提過“費曼學習法”,簡單來說,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掌握知識,最關鍵的就是他能否說出來,讓別人也懂。

講真,他比很多想要賣我基金的理財經理說得更清楚。我就是帶着這份欣賞和好奇心約了他一起吃個飯。

沒想到,吃完這頓飯,這個少年青春期的故事,更讓我有了啓發,今天就和你們分享。

01

我曾經沉迷打遊戲

“你這麼聰明,讀書的時候成績一定很好吧?”這是我見到他,下意識的第一判斷。

他笑着說,“聰明也許聰明吧,不過那時候聰明都花在打遊戲上了。我當時能全服務器排第一,要是那會兒電競專業像現在一樣熱門,我可能就成專業電競運動員了。”

“哇,那你讀書成績呢?”

(對,身爲老母親的我,還是不落俗套地要問這個問題)

“那肯定很差啊,大把大把時間都在打遊戲了,經常晚上還要通宵。白天上課肯定就要睡覺啊,作業也是能不做就不做的。”

“那可怎麼辦啊?”

我說這話的時候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的表情,倒是他看着我笑了,“你這個口氣,真的很像當年我媽誒。”

哈哈,天下父母心嘛!我說,“對啊,我肯定擔心啊,這麼聰明的腦瓜子,不務正業多可惜。”

他也笑了,“對,我媽也擔心的。但我特別佩服我爸,那時候他是唯一支持我繼續打遊戲的,老師告狀,媽媽擔心,他都是表面聽着,表示接受。然後背地裡就是堅定選擇站我一邊。

但他並不是‘無條件’支持我的,相反,他告訴我,光打遊戲沒什麼了不起,你打得再好,天底下總有人排名比你高。

真正的遊戲高手,要玩透遊戲規則,摸透遊戲設計背後的理念,然後做到隨時都能‘戰無不勝’。”

講真,我聽到這裡一頭霧水,完全不理解他爸爸這麼說意味着什麼,感覺這不是在鼓勵兒子繼續花更多時間在遊戲上嗎?

他也看出了我的驚訝,和我解釋說,“我爸爸給我提出了一個新目標,不當運動員了,咱們試着跳出場外,跟裁判們去比一比。

爸爸的這個挑戰,讓我在不斷重複,沉迷遊戲的死循環裡按了一個暫停鍵。”

02

網癮少年的格局被打開了

他繼續和我分享:“ 我爸爸突然提出的這個挑戰,讓我從前所未有的角度來看待遊戲,以前是坐下來就只能用眼前給定的條件、武器去拼操作,只想贏遊戲裡的其他角色。

但我爸一說,挑戰裁判,我瞬間就開始知道了,每一個遊戲設計背後,都還是有人的,有人用了各種心思安排我們在遊戲的各種條件。

我開始思考遊戲背後的‘設計模式’。 後來我再打遊戲的時候,就真的不滿足於一盤兩盤的輸贏。

我現在回頭來看,所有的上癮,其實是陷入“無意識”的行爲模式裡了。

但當我們上癮的時候,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意識”了,相反還覺得,就是我自己想打遊戲的啊。

任何外界力量想要把我們拽出來,都適得其反,我們會覺得,這些人不是來幫助我們,是來強迫我們的。”

(沒錯,一上kpi,這遊戲一下子就變得不好玩了!)

雖然如此,我仍然追着問,“但我還是不明白,你爸爸讓你去挖掘背後邏輯,爲什麼就能幫助你不沉迷呢?”

他頓了幾秒看着我說,“當娛樂都需要動腦,比考試還麻煩的時候,你就不會喜歡它了呀!

當然啦,那時候我沒有想明白這件事。年少氣盛嘛,覺得老子打遊戲天下最牛,我爸出招我就接招啊,證明我就是牛。

但爲了證明自己,我就要深入去思考,一旦引入理性了,其實那種‘上頭’的感覺慢慢就沖淡了。

後來我的確摸到了背後很多門道,不僅如此,我還能根據這些門道培訓隊友,組隊讓他們和我一起奪冠。

一開始仍然是很嗨的,但幾次以後就覺得,也不過如此,慢慢就沒那麼喜歡打遊戲了。”

聽到這裡,我不禁感嘆,“所以你真的就是放任打遊戲,最終反而不沉迷的活生生的例子啊。”

“對啊,”他接着說,“而且我還從這段經歷中,總結出了幾個很好用的本事,對我現在的工作也有幫助。”

第一呢,透過現象看本質,想到任何規則、任何現象背後都有人的目的,也有點像馬斯克說的“第一性原理”,往深了去想想,一切就清楚了;

第二呢,我開始明白,打遊戲和學習任何新技能一樣,首先要找到這個領域的前1%的人(能摸到遊戲規律的人),向他們學習,而不是向前10%的人學習(每盤都贏的人);

第三呢,我現在很少會對什麼東西上癮。哦,這麼說不準確——我現在不怕上癮。

我每次對一件事物上頭,我都會允許自己沉浸其中,但我會提醒自己,去挖掘本質。而每次我找到本質後,我就自然脫敏了。

“哇,你這些分享好有意思,也給了我新的啓發啊。但我仍然好奇,如果當年你沒有那麼聰明,找不到遊戲背後的規律,是不是就會一直沉迷其中呢?”

這個問題顯然他沒想過,他沉默了幾秒和我說,“我也不知道,畢竟真的沒有‘如果’。但我可以確定的是,

想要‘拯救’一個網癮孩子,絕對不能簡單粗暴地阻止,這樣你們只會把孩子推開。”

03

我的反思

回家路上,我想了很久,因爲的確就像這個少年所說的,沒有“如果”,你、我和他都不能保證,他的方式,就能復刻到所有孩子身上。

但從他的故事裡,我有了一個新的視角,那就是我們能否用“一半”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問題。

孩子沉迷遊戲,這是我們看到的孩子問題,但這只是“一半”,不是“全貌”。如果我們這麼提醒自己的話,也許我們可以看到“另一半”:孩子專注其中,孩子有自己的熱愛。

那我們能否想想,如何利用好這“另一半”呢?也許就像這個少年的爸爸,既然那麼喜歡,索性就精進一下?

隨着這個邏輯思考下去,我突然覺得自己的格局也打開了。

凡事都有兩面,而我們家長的焦慮,往往把其中“一半”無限放大,讓我們忘記了“另外一半”。

分享這個故事並不是說要照搬這個方法,但至少,下一次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能否在着急上火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暫停鍵:

這是“一半”的問題,我看到了“另一半”的機會了嗎?

大J叨叨叨

寫完這篇故事,我自己也不禁笑了,我最近還真的好沉迷“一半一半”的思維模式啊。這就是我新書《一半命運設定,一半我來決定》的主旨。

最近去了幾座城市,見到了你們,我突然發現自己其實還是寫了一本“育兒書”。因爲只有當我們能和“自己”相處好,我們纔有力量帶好娃,上好班,處理人生一切難題。

最近大家都收到了書,噹噹上的評價我都看了,被滿滿感動到了。特別不想錯過每一條評價,咱們的抽獎名單推遲到週三哈。

人生總是起起伏伏,遇到不順的時候,請一定守住內心那份光,希望我的這本書可以給你們送去微光。

戳鏈接進入噹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