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奧運設項年輕化的步伐(體壇觀瀾)
跟上奧運設項年輕化的步伐,既是培養新項目競技人才的需要,同樣也能爲傳統項目發展帶來機遇
本月初,隨着霹靂舞、滑板等4個大項被確定爲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奧運會設項的步伐繼續向年輕化的方向邁進,這要求中國體育在項目發展、後備人才培養等方面乘勢而爲,融入奧運會改革發展的潮流之中。
過往,中國的競技體育人才主要依靠體育傳統校、業餘體校、專業隊“三級訓練網”輸送新鮮血液。近年來,奧運設項不斷貼合年輕人喜好,吸納一些新項目,這對我們的傳統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挑戰,在業餘體校開設每一個奧運新增項目,從資源、效率等方面考量並非最優選擇。
處於奧運設項年輕化的大勢之中,擴充競技體育人才的成才途徑,多渠道培養後備人才,是中國體育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已有不少工作正在紮實推進。今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激發教育體系中蘊藏的能量。幾年前,對於一些奧運會、冬奧會的新增項目,上海開始探索與社會俱樂部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並取得良好效果。
從體育系統“單兵作戰”,到與社會、學校合作聯動,多渠道培養競技體育人才也是發展這些新增項目的要求。無論是平昌冬奧會新增的單板滑雪大跳臺,還是東京、巴黎兩屆夏奧會新設的攀巖、滑板、霹靂舞等,這些項目從形式上說,均是更受年輕人歡迎的高觀賞性項目。
推廣這些新項目不僅要掌握項目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把握這些項目蘊含的精氣神。從這個角度講,讓選手做出標準動作只是基本要求,讓選手在比賽中展現年輕人個性、展現項目的魅力才能脫穎而出。不同培養渠道、不同成長環境中走出的運動員,在賽場上可能體現不同的風格,而這正是這些項目比拼的要義所在。
跟上奧運設項年輕化的步伐,既是培養新項目競技人才的需要,同樣也能爲傳統項目發展帶來機遇。在這方面,中國體育在改革進程中,還需積極搭建更多與社會、學校等多方合作的平臺,多渠道培養人才,打牢項目發展根基。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