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演訓飛彈穿越本島 陸專家:國軍反導系統爲何只能望「彈」興嘆

大陸專家:共軍演訓飛彈穿越本島,國軍爲何只能望「彈」興嘆。圖爲部署在樂山的鋪路爪預警雷達,分析認爲,該雷達目標大,位置固定,是戰時共軍第一波重點打擊目標。 (澎湃新聞)

大陸專家:共軍演訓飛彈穿越本島,國軍爲何只能望「彈」興嘆。圖爲愛國者-3飛彈反導系統。 (澎湃新聞)

陸專家:共軍演訓飛彈穿越本島,國軍爲何只能望「彈」興嘆。圖爲衛星拍攝的愛國者飛彈陣地。 (澎湃新聞)

大陸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蘭順正6 日在大陸澎湃新聞撰文指出,4日共軍火箭軍發射多枚彈道飛彈,部分飛彈穿越了臺灣本島。國軍擁有戰略預警雷達與多種反導系統,但受到臺灣地理條件限制、大陸彈道飛彈技術今非昔比、臺灣反導系統性能存疑、共軍還有巡弋飛彈等多類型多軍兵種聯合火力等因素,現有反導系統實戰表現將如同螳臂當車,只能望「彈」興嘆。

蘭順正稱,長期以來,國軍非常忌憚解放軍的飛彈戰力,因此對於反導投入不小精力。在飛彈預警上,國軍彈道飛彈預警系統主要包括地基遠端和中程預警雷達系統,其中陸基雷達是預警系統主要探測手段。

資料顯示,目前本島和外島已建立16個固定雷達站和3個機動雷達站,部署了50部不同程式的防空警戒雷達,探測距離從幾千米到數千公里,已形成對彈道飛彈初步預警探測能力。

國軍對彈道飛彈具備較強預警能力的系統主要包括:「鋪路爪」遠端預警雷達、「愛國者」系統 MPQ-53(65) 雷達和自研「長白」雷達。

當前,國軍具備攔截彈道飛彈能力的武器有「愛國者」2 系統、「愛國者」3反導系統、「天弓」3發射系統幾種。

國軍稱對大陸彈道飛彈具有預警和攔截能力。蘭順正認爲,共軍對於國軍幾十年竭力打造的防空反導系統持「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的態度,透過引進和自研雙管齊下,國軍已讓臺灣成爲世界上防空火力最密集地區,具備一定防空反導能力。然而,在兩岸軍力對比失衡背景下,這些反導系統實戰表現將如同螳臂當車。

蘭順正表示,首先,受地理條件限制,臺灣方面幾乎沒有戰略縱深,臺灣海峽最窄處只有135公里,不論是對於作戰飛機還是彈道飛彈以及遠端火箭炮,其跨越所需的時間是以分鐘計算的,因此留給島內攔截系統的預警攔截時間非常有限。

蘭順正稱,其次,大陸彈道飛彈技術早已今非昔比。一些新型的彈道飛彈可以採用高拋彈道或壓低的平伸彈道。特別是高拋彈道飛行的飛彈在目標區上空將進入「愛國者」系統雷達和「長白」雷達的頂部錐形探測盲區,要實現全程探測十分困難,雖然國軍可以利用美軍支援天基資訊和遠端預警雷達發出預警,但是在關鍵的末段攔截階段卻無法實現連續跟蹤,要鎖定目標和引導攔截就更是困難。

蘭順正稱,第三,臺灣反導系統性能存疑。雖然美軍宣稱「愛國者」3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曾取得100%的攔截率,對一般彈道飛彈的試驗攔截率則在80%以上,但外界對此普遍持有疑問。如波灣戰爭後不久,美國總審計局研究就顯示,「愛國者」飛彈的成功率可能不超過9%,而「天弓」3 成熟度遠不及「愛國者」,其實戰表現可想而知。就以此次飛彈穿越臺島爲例,由於反導能力最強的「愛國者」3飛彈射高只有30公里左右,而解放軍飛彈完全在其射高之上,所以只能望「彈」興嘆。

蘭順正強調,最後,對於國軍的反導系統,共軍除了彈道飛彈,在閱兵式上展示的多種類型巡弋飛彈、遠端火箭炮和無人機也能發揮很大作用,在多軍兵種聯合火力突擊下,最終命運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