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汽車供應鏈健康可持續發展 2023供應鏈大會開幕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1日報道

10月3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23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隆重開幕。

本次大會爲期共計兩天,共舉辦九場會議,包括五場開放會議、三場閉門會議、一場閉門專題會。來自政府有關部門和汽車、信息、交通、能源、物流、原材料等領域的行業機構、高校院所和領先企業的近一千名代表,就多化交融的新階段該如何把握汽車供應鏈方向以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如何改善整零關係,構建健康可持續的供應鏈合作體系;如何系統推動跨鏈合作,培育新興供應鏈生態;如何實現技術創新,加速產業電動化、智能化進程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31日下午,本次大會的高層論壇成功舉辦。在該論壇上,圍繞“多重挑戰下汽車供應鏈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馬曙,廣州市南沙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王劍,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顧問組主席、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劉平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以及來自嵐圖、蔚來、長安、廣汽埃安、東風日產、地平線、英飛凌、奧動新能源等車企與供應鏈企業的代表,展開了一系列探討。

汽車供應鏈迎來新的重大變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聚焦目前正蓬勃發展的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則須加強汽車供應鏈韌性建設,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這是新發展階段推動我國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着力點。

目前,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的發展階段,汽車產業格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汽車行業供應鏈迎來了新的重大變革。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以“全球汽車供應鏈發展新趨勢”的主題的演講中,從宏觀角度,指出了全球汽車供應鏈發展新趨勢和新特點。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張永偉)

張永偉表示,從全球區域佈局的整體來看,汽車供應鏈正在形成中美歐新三角格局。目前汽車供應鏈的核心關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基於國際局勢、自然資源、科技實力以及自身發展需求等因素,區域間,汽車供應鏈形成三種典型關係,即極端環境下的供應鏈脫鉤關係,相互制約與相互合作的耦合關係,基於新的貿易投資規則基礎上的合作關係。

材料、電池、芯片、軟件既是供應鏈的核心領域,也是斷鏈脫鏈的高風險領域。因此,業界要充分意識到汽車供應鏈的重要性,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成爲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事關企業降本提質、新技術導入、業務連續性。而且,供應鏈也會帶動一個區域的汽車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從方法論角度,張永偉認爲,跨界企業是推動汽車供應鏈變革的核心力量,數據鏈是汽車供應鏈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爲此,要發揮好跨界主體在供應鏈產業鏈及汽車生態中的作用,而且,從研發、生產、供應、銷售,一直到服務的全生命週期數據一旦能夠貫通,將形成強大支撐作用,成爲“價值金礦”。

對於未來,張永偉預測,在中美歐新三角汽車供應鏈格局中,中國很可能會成爲全球汽車供應鏈中心。當前,中國已形成較完備的電動化供應鏈,在全球佔重要位置,現階段全球約70%電池產能在中國,而且,大市場驅動中國未來成爲重要發展區域。

張永偉建議,中國不僅要通過貿易,更要在供應鏈上爲全球汽車產業做貢獻,要持續圍繞汽車供應鏈信息發佈、新技術發佈、上下游供需對接、研發與生產協同、檢測認證、標準、金融、物流等建設全球性供應鏈平臺;讓汽車供應鏈成爲深化中國與世界關係的紐帶。

供應鏈的能力,也決定了汽車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管好供應鏈,才能確保品牌能夠得到全方位維護。來自品牌建設領域的專家劉平均表示,中國爲全球的品牌評價理論體系、標準體系、發佈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國際優勢產業新能源動力車的品牌集羣已於去年正式成立。在品牌集羣的指導下,將會在年底之前成立國際新能源動力車品牌中心,明年開始主導發佈世界新能源動力車品牌榜。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顧問組主席、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 劉平均)

劉平均希望在“新能源動力車品牌榜”中,中國企業能夠入選30個左右;希望中國企業家能夠打造出一批新能源動力車的世界知名品牌,引領中國的品牌形象走向世界,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重構汽車供應鏈新型合作關係

與會嘉賓紛紛表示,隨着汽車產業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地豐富,汽車供應鏈由傳統鏈式關係,正在演化爲多主體參與、專業分工更加融合的網狀結構。

從鏈式結構到網狀融合結構

在這種供應鏈關係的變革中,如何構建一個更加高效、靈活且具有競爭力的新型汽車供應鏈變革發展新戰略,是挑戰,也是機遇。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雄表示:“以智能座艙裡面簡單的車機屏爲例,裡面融合的供應鏈有大幾十家,可能未來還會更多,因此,供應鏈管理的複雜度,對於很多汽車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雄)

作爲汽車央企,嵐圖汽車CEO盧放分享了嵐圖汽車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探索與實踐。他表示,在供應鏈方面,嵐圖堅持思維破圈、合作共生,堅持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用新工具服務新的戰略,而且堅持以用戶爲先的服務策略。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CEO 盧放)

作爲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的供應鏈方法論則更具創新性。蔚來汽車供應鏈發展副總裁潘昱表示,蔚來的供應鏈策略,就是跟所有的合作伙伴通過透明互信,共研創新和長期合作來達到長期綁定。

(蔚來汽車供應鏈發展副總裁 潘昱)

“如果用三個詞來總結的話,其實就是互信、互融、互強。互信就是透明供應鏈,雙方長期綁定,互相信任,打造確定性。互融就是共研,全棧自研並不完全準確,更多的是由主機廠來引領,和合作夥伴一起來共研,攻克各個難關,攻克各個難題。互強就是長期綁定,長期合作,可以把生態做得更好,讓車廠在變強的同時,合作伙伴、供應鏈體系也可以做得更強。”潘昱表示。

作爲合資企業代表,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製造總部專職副總部長、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建彬表示,合資企業在新能源的佈局上確實晚了,沒有趕上中國汽車市場的變革。他表示,未來東風日產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要實施本土化戰略,“國內只要有成熟的我們就採用”;另外,也要內製一些“三電”產品,而且要做到供應鏈透明,共享給客戶和供應商。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製造總部專職副總部長、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魏建彬)

汽車供應鏈策略最現實的追求,是不斷壓低成本。長安汽車採購中心副總經理朱祥文分析了長安汽車的供應鏈降本策略,即“高價值的深入做,低價值的簡單做,簡單做不是不做,而是把它更簡單地提高效率”。從垂直縱向橫向去看,通過技術的垂直整合、製造的代工來降低成本,還通過長安這家傳統車企在一些大型零部件方面的強大製造能力,來降低成本。

(長安汽車採購中心副總經理 朱祥文)

相較於車企不斷壓低供應鏈成本的“卷”,地平線總裁陳黎明表示,汽車供應商 “老早就捲起來了,而且卷得非常厲害”。作爲汽車供應鏈企業,陳黎明希望在汽車智能化下半場中,汽車供應鏈應該開放生態,合作共贏。

(地平線總裁 陳黎明)

陳黎明表示,在如今的網狀供應鏈生態中,“如果不跟主要零部件和功能供應商進行接觸,很難實現系統成本的控制。” 他認爲,主機廠、供應鏈企業應該技術上的協同,硬件上進行標準化,避免重複造輪子,從而降低資源浪費,提高研發效率。

作爲換電企業,奧動新能源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楊燁女士也表達了合作與協作的重要性。她表示,奧動新能源將攜手整車、能源、電池、出行、城投、交運等領域的合作伙伴強強聯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模式。

(奧動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 楊燁)

另外,面對芯片等汽車供應鏈韌性的擔憂,作爲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汽車電子事業部副總裁王巖表示,他們已經觀察到汽車供應鏈的轉變情況,並坦言他們有比較大的靈活性,能夠保證整個體系的韌度,而且已提前佈局。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汽車電子事業部副總裁 王巖)

S100成立、車百鏈上線,廣州力推“汽車之城”

高層論壇舉辦期間,還舉辦了“汽車產業供應鏈協同創新中心(S100)”成立儀式和車百鏈數字化平臺上線儀式。

(汽車產業供應鏈協同創新中心(S100)成立儀式)

S100是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起,汽車整車企業供應鏈負責人與核心供應鏈企業相關負責人自願組建的汽車供應鏈領域第三方協調平臺,將聚焦11項重點工作:開展供應鏈風險分析,發佈行業指數;組織開展供應鏈相關課題研究,編制行業白皮書和藍皮書;協同企業研討行業共性問題,輸出行業方案;助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運行,通力“保供”;共同扶持新興領域供應鏈企業發展;搭建供需交流平臺,改善整零關係;推行供應鏈領域全球化、全球本土化、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低碳化;組織大型論壇或專題交流活動;建立企業間、行業間、國際間交流互訪機制;助力“小鏈條”與產業轉型“同頻”;開展區域供應鏈“提鏈”。

(車百鏈數字化平臺上線儀式)

在車百鏈數字化平臺上線儀式上,車百鏈(武漢)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海峰介紹,車百鏈致力於成爲最權威、最智能的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希望通過大模型和動態知識圖譜技術,爲企業查詢、產品查詢、供需匹配查詢提供最全產業鏈的查詢服務,並且致力於打造一站式的新能源汽車在線商城,爲產業發展賦能,打造AI智慧分析、智慧預測、智慧推薦和智慧決策的產業大腦。

31日上午,還舉辦了“S100汽車供應鏈高端研討會”和“汽車塗裝互聯創新中心專題會”兩場閉門會議。來自廣州市工信局、中汽中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機構的專家代表,來自廣汽、上汽、一汽、江淮、吉利、蔚來、嵐圖、寶馬等車企,以及偉巴斯特、法雷奧、英飛凌、地平線、納芯微、奧動、諾博電子、華翔電子等汽車供應鏈企業的代表齊聚廣州南沙,探討全球汽車供應鏈變革的機遇與挑戰、汽車塗裝智能化與低碳化轉型等行業關鍵議題。

同期,部分與會代表參觀了廣汽豐田第五生產線、廣汽科技館、廣東芯聚能半導體、廣東芯粵能半導體、南沙區規劃展覽館等企業與機構。

本次大會的順利召開,得到了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指導,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馬曙表示,廣州是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以12家整車製造企業、4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1200多家零部件和貿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涌現的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具有相對完善的產業生態,成爲名副其實的汽車之城。2022年全市汽車產量超過310萬輛,整車產銷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居全國城市之首,距離萬億級汽車之城的目標再進一步。

廣州市南沙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王劍介紹,汽車產業是目前南沙規模最大、帶動力最強的主導產業。十三五期間,南沙汽車製造業產值由2015年844億元增長至2020年1329億元,年均增長9.5%,2021年提升至1548億元,2022年進一步增長至1957億元,同比增長19.3%,連續五年產值突破千億,正邁向兩千億大關,且不斷完善全產業鏈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