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加入CPTPP難以操之在我 應「化整爲零」求突破
自從申請加入CPTPP後,我國政府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希望爭取各國支持,成效卻有限,突圍之道宜以「化整爲零」,朝向特色化、客製化貿易協商推進。圖爲CPTPP各成員國在會議召開期間交談的畫面。圖/美聯社
今年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執行委員會於11月27~28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其中最受矚目的議案,莫過中國大陸、臺灣、厄瓜多、哥斯大黎加、烏拉圭及烏克蘭等六國先後申請加入議案。根據主席國加拿大公佈的會後結論,哥斯大黎加將成爲CPTPP下一個準會員國;中國大陸與臺灣則因爲未獲得所有成員國共識,入會案件再次被擱置。
按照現行CPTPP規定,申請入會必須符合2023年於紐西蘭奧克蘭所通過的三項原則:達成協定高標準規範、遵循貿易承諾實績及取得CPTPP成員共識決同意等,始能成立入會工作小組進行後續談判。儘管臺灣是此次申請加入CPTPP「準備最爲充分」的兩個國家之一,且執行委員會決定不按照「先到先得」原則處理入會申請,加上今年主辦國加拿大對我頗爲友善,但這些「優勢」在會中並未發揮作用。由於「一箇中國」原則的政治糾葛問題,既有CPTPP部分成員無法對臺灣入會的資格達成共識,因此今年再度「擱置」中國大陸和臺灣申請加入討論議案。
若從入會整體條件加以觀察,臺灣不但較符合CPTPP要求的高標準規範,而且許多產業較能夠貢獻CPTPP成員的供應鏈整合。不過,中國大陸不斷主張「一箇中國」原則是普遍共識,始終堅決反對臺灣參與具有官方性質組織。因此,自從2021年9月22日臺灣較中國大陸晚六天申請加入CPTPP以來,此一期間隨着兩岸關係惡化,雙方不斷透過隔空交火相互否定對方加入資格。
此外,既有CPTPP部分成員對目前中國大陸經濟體制是否符合申請加入的標準,雖採取較爲保留態度,但顧忌中國大陸政治壓力,並未公開表示支持臺灣入會;部分成員例如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與北京當局簽署經濟之結盟,不但認爲中國大陸是其最爲重要的貿易伙伴,而且公開表示支持中國大陸入會。另一方面,從此次CPTPP最新聯合聲明中可以發現,執行委員會不太願意涉及頗敏感的兩岸政治糾葛問題。
自從申請加入CPTPP後,我國政府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希望爭取各國支持,成效卻有限,只因國際情勢並非操之在我。很顯然地,兩岸「一箇中國」原則政治糾葛問題是臺灣入會與否的最關鍵挑戰。
回顧20餘年前臺灣在美國支持下,雖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但基於政治因素考量,必須接受不可提前於中國大陸入會的條件。20餘年過去,世局已然不同,中國大陸經濟已茁壯到與美國並列G2,在美國缺席CPTPP的情況下,臺灣沒有美國奧援,入會之路又難上加難。
誠如許多學者專家指出,CPTPP是臺灣2002年1月WTO入會以來申請加入最爲重要的國際經濟協定,面對與重要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洽籤不易取得進展,加上無法參與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如果無法順利加入CPTPP,長期將會不利臺灣產業參與全球競爭。然而山不動則路轉,我們更不可坐以待斃。
突圍之道宜以「化整爲零」,朝向特色化、客製化貿易協商推進。亦即從過去30年來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促進供應鏈成長髮展所需要的條件,並非一定要透過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是必須具有效率。再者,歷經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肆虐之後,臺商所累積的「信任」、「安全」優勢,也可望在西方國家重組供應網絡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未來除了有效將全球各地臺商的生產網絡整合,同時加強與西方國家之重組供應網絡連結,突圍區域經濟整合之外,借鏡最近十年以來國際貿易談判轉型機會;其中,透過業態洽籤「零散」協定,積少成多替代區域經濟協定,例如臺灣已加入的《政府採購協定》、《資訊科技協定》,皆是以零散思維洽籤協定的最佳實例。也就是說,面對「一箇中國」原則難以擺脫國際政治現實環境之下,與其過度期待在短期內加入CPTPP,不如利用臺灣產業的利基爭取更多的跨國發展市場,藉此另闢突圍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