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原標題:共同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五屆會議日前在瑞士日內瓦落下帷幕。在國際形勢動盪加劇、危機衝突此起彼伏、全球人權治理赤字更加嚴重的背景下,中國代表團通過國家發言、共同發言、合辦邊會等多種形式,積極宣介中國人權發展理念、道路與成就,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人權治理體系,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中國堅持將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2月26日,中方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五屆會議高級別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爲人權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到更加突出和緊迫的位置。反對打着人權幌子干涉別國內政、遏制別國發展。要尊重各國自主選擇人權發展道路。要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對話凝聚共識。

3月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五屆會議人權高專報告環節發言,闡述中國促進和保護人權的理念主張,強調中國堅持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堅持各民族、各族羣平等共享人權,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權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3月15日,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五屆會議發言,宣介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成就,指出中國不斷髮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依法通過各種形式管理國家事務。中國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依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和諧相處。中國高度重視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婦女等權利,持續加大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政府補助力度,擴大救助保障範圍,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給,惠及千萬家庭。中國願同各方一道,爲實現“人人得享人權”崇高目標不懈努力。

關注特定羣體權利,積極展現責任擔當

中方堅持以人民爲中心,高度重視弱勢羣體權利保障,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出系列倡議,體現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2月26日,中國殘聯前主席、康復國際主席張海迪作爲殘疾人權利運動代表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五屆會議殘疾人問題高級別研討會併發言,介紹中國推動殘疾人人權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就。她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已有90多部法律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內容;6000多名殘疾人、親友和工作者擔任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代表中國8500萬殘疾人蔘與政治生活;中國建立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已惠及2700萬殘疾人,710萬農村貧困殘疾人擺脫絕對貧困;建成國家級康復大學,培養康復領域急需的專業人才;創建“美麗工坊”促進殘疾婦女就業。

3月1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殘疾人權利特別報告員、聯合國人權高專辦以及墨西哥、新西蘭、芬蘭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和聯合國婦女署等,共同舉辦殘疾人權利特別機制設立十週年紀念邊會。中國代表表示,中方願就促進和保障殘疾人權利提出三點主張:一是促進包容,消除針對殘疾人的偏見和歧視。二是加強保障,加快無障礙、適老化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救助體系。三是提高參與,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平等參與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與會各方高度評價中國政府推進殘疾人權益保障、全面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爲殘疾人代表委員履職提供無障礙保障等舉措。

3月14日,中國代表80國就人工智能促進兒童權利作共同發言,表示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協力促進人工智能治理。兒童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新世代兒童成爲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享受人工智能的主要羣體之一。共同發言呼籲推進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協助促進兒童心理健康,保護兒童權利。這是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起的人工智能促進特定羣體權利系列發言之一,得到聯合國會員國廣泛支持與好評。中國曾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三屆會議發起人工智能促進殘疾人權利共同發言。

堅決反擊無端抹黑,駁斥有關錯誤言論

個別西方國家在人權理事會就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對中方無端攻擊抹黑,中國代表團堅決反擊、激濁揚清,以有理有利有節的迴應堅決捍衛國家利益。

中國代表指出,中國新疆、西藏等地區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族羣衆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近年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000多名政府官員、宗教人士和記者參訪新疆後,高度讚賞新疆社會穩定和繁榮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理解支持新疆反恐和去極端化舉措與實踐。西藏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文化傳統得到保護弘揚,各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得到充分保障,訪藏的各國人士充分肯定西藏中小學雙語課堂和住校服務等措施。

3月20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闡述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必要性、正當性和緊迫性,駁斥有關錯誤言論。張國鈞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每個主權國家都擁有制定法律維護國家安全的權利,在當今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中,基本法第23條立法會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免受威脅,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一些國家和組織就此所作評論,無視基本法理和事實,不過是雙標做法和歪理邪說。第23條立法得到香港社會廣泛支持。任何抹黑或破壞立法的企圖都是完全錯誤的。我們深信此條立法將爲香港帶來穩定和繁榮,將一如既往充分保障民衆依法享有權利和自由。

近年來,近百國連續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以共同發言、單獨發言等多種方式就涉疆、涉藏、涉港等問題支持中方正義立場,充分說明了國際社會人心向背。

維護國際公道正義,倡導對話合作促人權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堅持站在國際公道正義一邊,倡導對話合作共促世界人權事業發展。

3月20日,陳旭代表對話合作促人權之友小組作共同發言,強調應通過建設性對話合作促進和保護人權,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工具化,呼籲各國堅持公平正義,反對以人權爲藉口干涉會員國內政;堅持開放包容,爲各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發揮應有作用;堅持客觀公正,根據真實、客觀信息開展工作,尊重各國主權和政治獨立,尊重各國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人權發展道路。共同發言得到發展中國家廣泛支持與呼應。

2月29日,中國代表闡述中方關於巴以局勢的主張,表示中方一貫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復民族合法權利的正義事業,堅決反對針對巴人民的強迫轉移,反對侵佔巴領土。“兩國方案”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最終實現巴以兩國和平共處的現實出路,各國都應爲此作出不懈努力。當前加沙地帶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人道災難,立即實現停火是國際社會的壓倒性呼聲,是恢復和平的最基本要求。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討論朝鮮、俄羅斯、敘利亞、伊朗、南蘇丹等國人權狀況時,中國代表秉持公正客觀立場,肯定有關國家促進和保障人權所作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堅決駁斥一些國家出於政治目的的攻擊抹黑和借人權問題進行政治施壓的行徑。中國代表在各場會議中敦促有關國家反躬自省,切實改善自身人權狀況。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中國仗義執言深表感謝,敦促有關國家反思其人權政策虛僞性和雙重標準,回到對話合作的正確軌道上來。

促進和保護人權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將始終把自身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積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中國人權事業必將在更高水平得到發展,中國也必將爲世界人權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