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張頌文也被內娛毀了

魚叔沒想到,開年第一部被罵慘的劇,竟然是它——

《獵冰》。

畢竟這是張頌文自《狂飆》爆火後,第一部跟觀衆見面的作品。

結果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豆瓣短評可見大量一星。

不只是劇集質量被羣嘲。

連張頌文的演技也面臨翻車風險。

質疑聲過大,導演高羣書(曾執導過《風聲》《征服》)還下場迴應。

逐一反駁資方介入和選角等爭議。

但並未平息質疑。

魚叔一開始也想,有張頌文坐鎮,再差能差哪去。

結果看完片子,還是沉默了——

《獵冰》

看片名不難猜出,這是一部緝毒劇。

張頌文飾演的黃宗偉一角,故事原型是「中國第一毒梟」劉招華。

魚叔剛剛寫過他,此人經歷相當「傳奇」。

底層貧困家庭出身,只有初中學歷卻是化學天才。

做過法警,還曾是優秀市民、慈善商人,甚至還中過一百萬彩票。

成長經歷和犯罪動機有待深挖,多重身份又代表着巨大的複雜性。

這樣的角色不可多得,與好演員有很大互相成就的可能。

成了,就又是一個「高啓強」。

恰巧《獵冰》的劇作走向也跟《狂飆》有些類似。

同樣是黑白較量,貓鼠遊戲。

故事看點,也正是黃宗偉的逃亡製毒路,以及他與警方之間博弈與較量。

觀衆想看到的,自然是張頌文用演技再次成功塑造一個像高啓強那樣的經典反派角色。

結果別說再現輝煌,還差點被拉下神壇。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咱們乾脆好好捋一捋。

劇集一開場,警方抓捕毒販。

順藤摸瓜扯出了背後的製毒鏈條。

一番探查,黃宗偉浮出水面。

黃宗偉作爲這部劇最大的反派,確實與高啓強有許多相似之處。

比如底層出身,家境貧寒。

但做人圓滑,嘴甜心狠,表面菩薩。

上一秒是好老闆,剛發完工資就給員工補貼加班費。

下一秒製毒計劃被偷聽,就下手殺人。

他心思縝密,又有很強的反偵察意識。

在與警察交手過程中,經常能預判對方的追捕計劃。

再混淆視聽,數次僥倖逃脫。

張頌文在表演上的長處,是用生活細節構建人物。

在這方面,他的演技在劇中確實碾壓衆人。

比如表現黃宗偉骨子裡隱藏的狠辣。

張頌文從地上撿起未熄的菸頭,徒手滅掉。

事情剛暴露,被警察找上門。

黃宗偉心理素質遠超常人,平靜對答適時反駁。

知道警方沒有證據後,他離開時輕盈地打着響指。

之後每每躲過警察,打響指的動作總會出現。

這是自得,也是自大。

是演員在角色上下的細緻功夫。

除此之外,情感流露也頗具感染力。

準備離開家卻聽到孩子喊爸爸的那一刻,演員帶着觀衆一起鼻酸,人物也一瞬間有了溫度與血肉。

按理說如此這般,只要張頌文照常發揮,這部劇就不會太差。

但《獵冰》卻讓觀衆意識到。

單憑一個張頌文,確實救不了整部劇。

觀衆想看張頌文的演技,劇裡確實有。

但有且僅有。

其他部分粗糙如砂紙,誓要幫觀衆擦亮眼睛漲漲教訓。

先說劇情。

面對黃宗偉這樣的反派,自然需要勢均力敵的正面力量。

劇中,便是由女主趙友男(姚安娜 飾) 爲主的禁毒隊。

但逮捕毒梟,靠的卻不是邏輯推理與嚴密佈控。

而是靠女主角手拿劇本一般的開掛視角,和橫衝直撞的行動力。

劇中,黃宗偉逃過警方追捕連夜離開,卻聲東擊西更換目的地。

是趙友男憑直覺便說服領導增加追捕路線。

「目前還沒有證據,但我就是覺得可疑」

之後,她又僅憑一張報紙的疊痕,就推測出黃宗偉的販毒方式。

警方行動全靠趙友男一己之力帶飛,甚至其他隊員還有拖她後腿的嫌疑。

劇中確實爲人物的開掛人設做了鋪墊說明。

說其能力不錯,立過功,只是「太愣」。

可演員演技,離成功塑造一個愣頭青人物還有很大距離。

「愣」其實就是年輕幹警的拼勁兒。

爲了破案鉚足全力,有時甚至會不計後果。

但人物表情上,愣不等於呆。

肢體動作上,愣不等於僵。

臺詞表達上,愣不等於沒腦子。

如此塑造角色,只會把觀衆看愣。

這不,剛播幾集,演員演技就在網上出圈。

給魚友們感受一下↓

這誰看了不懵?

正派人物塑造不抱期望,成就反派也行啊。

但捉襟見肘的整體質量,又浪費了演員的努力。

視聽語言,幾乎沒有。

打光、構圖、剪輯,都看得出成本不高。

劇中有段黃宗偉展示自己製毒能力的片段。

找人當場吸食剛製作出來的毒品,來驗證純度。

因爲拍攝手法太拙劣,竟然平添一絲喜劇效果。

對比《狂飆》中高啓強殺人之後體會到勢力轉變的場景。

不管從配樂、鏡頭、意境表達,都不是一個量級。

正因視聽手法上的業餘,讓演員表演失去依仗。

一方面,造成劇情上的歧義。

比如兩個毒販在對話時的停頓,因爲沒有對人物對焦,已經分不清是忘詞還是沉思。

另一方面,也加劇表演的刻意感。

就比如張頌文與韓庚的一場吵架對手戲。

戲劇性強的橋段,本就容易流向抓馬。

很長一段時間內,觀衆又看不到演員的正面,無法隨着其細微變化而感知人物情緒。

只能看到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聽到吼出的臺詞,於是更容易齣戲。

這也是爲什麼,連張頌文都突然有了演技降級的觀感。

與此同時,《獵冰》本身已是短劇,劇情節奏仍顯拖沓。

第一集的追捕毒販行動,單是人物奔跑鏡頭就佔據大量篇幅。

而後的劇情中,趙友男也是動不動就進行一段漫長奔跑。

過程既不驚心動魄,也沒有用來精準塑造人物性格。

觀衆看完只知道這演員確實挺能跑的,除此之外沒啥大用。

但像這樣對劇情毫無幫助的廢筆,片子裡還有很多。

有人說這接近紀錄片風格,有種粗礪感。

但紀錄片風格是真實,不是多餘。

劇集令人失望的品質,讓質疑聲越來越大。

主角姚安娜特殊的身份背景,也被視爲「資本介入」的證據。

縱然導演下場解釋,仍收效甚微。

這部張頌文新作,口碑如今翻車無誤。

轉自高羣書微博,下同

但魚叔反而覺得,這部劇恰恰讓人意識到一部好劇到底有多難得。

最重要的,當然是過硬的劇作。

好故事不等於好劇本。

縱使原型故事已然足夠豐富,仍需要精準有效的影視化改編將其搬上熒屏。

《狂飆》之所以能爆,也正因劇本紮實。

縱然如此,稍顯單薄的正義勢力也讓許多觀衆爲之可惜。

何況《獵冰》劇本數易其稿,爲了節省成本選取了沒有表演經驗的素人演員承擔與反派勢力對抗的重要劇作任務,幾乎是雙重冒險。

接着,就是演員。

不止是主角,各種配角同樣完整劇情,推着主角人物向前。

就像《狂飆》不止爆了一個高啓強。

徐江、老墨、高啓盛......五彩斑斕的黑才真正地讓劇集質量飆了起來。

《獵冰》同樣有不少羣像戲,比如劇中的毒販之一昌哥。

昌哥掌握着市內最大的毒品銷售渠道。

他設計與黃宗偉合作,是想獨霸他的製毒技術,壟斷區域內的毒品銷售網。

作爲地頭蛇級的人物,昌哥行事狠辣張狂但心思縝密。

目前的劇情裡,他既是黃宗偉的合作伙伴,也是鉗制黃的最大勢力。

原本二人的對抗隱隱流動。

但誰料昌哥突然自曝家門,隱隱立上了flag。

配角強行降智,羣像質感自然也難以成立。

當然,還有被忽視的硬實力。

當劇作本身不夠吸引觀衆,暴露出的問題也就更明顯。

攝影、燈光、美術、服裝、化妝、道具、剪輯......

以往我們常把一部成功劇集的功勞,歸結到演員、導演、編劇身上。

卻忘了影視本身是團隊協作的成果。

就像範偉在《漫長的季節》大爆後,多次強調這是一個共贏的結果。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成就高啓強的不只是張頌文。

平心而論,《獵冰》作爲一部小成本網劇本身能激起的水花並不大。

在拍攝這部劇時,張頌文尚未參演《狂飆》。

或許,相似的人物還給了他積累經驗的機會, 繼而成爲他塑造高啓強一角的養分。

但也正因角色成功帶來的演員爆火,進一步提高了觀衆期待。

當這份期待落了空,質疑聲也隨之甚囂塵上。

歸根結底,與其說觀衆想看張頌文,不如說還是想看好作品。

而這並非由哪位演員獨挑大樑力挽狂瀾就能做到。

說到底,填補觀衆對於好作品的渴求。

一個張頌文,遠遠不夠。

全文完。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