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濃濃的年節味(現場評論·新春走基層)

“哪裡有年味?”“去老門東吧!”按照一位“老南京”的推薦,記者來到江蘇南京秦淮區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在這裡,記者偶遇從廈門前來旅遊的劉靜和她的朋友。

到南京,逛景區,劉靜有許多個“沒想到”。她沒想到巷子裡藏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沒想到能一站式體驗秦淮燈綵等16項非遺現場展示與教學,沒想到景區之外的街巷也會遊客如織……伴隨着“叮咚”的掃碼收付款聲、“滋滋”的煎炸聲、美食出鍋時的圈圈鍋氣,人們直觀地感受到一座城市的韻味。

年味,總是從各種不同的載體中散發出來。如今,無論是貼春聯、吃年夜飯,還是買年貨、逛廟會,消費品的豐裕供應、文娛項目的氛圍烘托,都生髮出濃濃的年節味道。不少人還選擇旅行過大年,在異地感受不一樣的春節風俗。

節日消費何以如此旺盛?記者嘗試在街巷裡、集市中找尋答案。科巷是南京的一個菜市場,承載了幾代人的生活記憶。近年來,南京升級改造了這一“老牌市場”,打造出一個新市集。南北年貨、餐飲店鋪、社區服務……在新的商業綜合體裡,新業態層出不窮,過往的味道依然留存。科巷新市集經理戴霄尚直言,多業態組合的社區商業空間是懂生活、愛生活的,能爲羣衆提供省心貼心暖心的服務。春節期間,這裡還設置“打卡拆紅包”活動,變“單向購買”爲“雙向互動”。爲消費打造空間,也爲消費者營造優質體驗,不斷豐富的消費場景將爲美好生活帶來新的可能。

在火熱的消費潮流中,文化消費更顯魅力、更具活力。有了文化味,各種消費才滋味無窮、回味悠長。更好滿足消費者的期待,要着力提升產品的文化價值,用心塑造情境引發共情。在老門東,遊客品嚐完特色美食,會發現相聲小館、戲劇演出就在不遠處。再深入探尋,一個約700平方米的非遺空間正靜待賓客光臨:只見製作秦淮燈綵的老師傅,一步一步教大家塑型、扎制、裱糊,最終做成南京傳統的蓮花燈。新潮的藝術形式,富有趣味,受到年輕人歡迎;傳統的非遺文化,沉澱匠心,吸引更多人在互動中體驗。事實上,無論消費場景、消費形態如何變化,大家長久追尋、慢慢品讀的年味其實還是文化味。這是人們內心的共同情愫。

從景區到街巷,從老門東到古城牆,順着人羣涌動的方向,記者來到秦淮燈會的燈展處。亮閃閃的燈籠下,“創意妙會”和“年貨市集”引人關注。啥是年味?可以是手裡提的臘肉、堅果和糕點,也可以是精心挑選的飾品、花卉和糖畫。以節日消費爲契機,持續創新消費供給、提升消費體驗、加強供需對接,提供更多物質、文化消費選擇,讓傳統佳節與現代消費建立更加有機的聯繫,節日的煙火氣和文化味便會更加濃厚。

(作者爲本報江蘇分社記者 姚雪青)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19日 第 05 版)

責編:張靖雯、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