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行長劉珺:針對銀行業“內卷”,大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欣 北京報道
“針對銀行業低水平‘內卷’問題,進一步強化自律管理,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1月3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主任委員、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在《中國金融》撰文稱。
該文章聚焦利率自律機制工作的轉變、利率市場化的焦點變化、如何持續推動利率自律機制高效履職。劉珺認爲,過去一年利率自律機制工作發生了很多新變化、呈現衆多新氣象。比如,從過去以柔性協調爲主,轉爲更加註重規範秩序等。同時,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焦點已經從“放得開”轉向“形得成”“調得了”。但由於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不足和非理性競爭等因素,利率市場化改革任重道遠。針對銀行業低水平“內卷”問題,他認爲要進一步強化自律管理,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
利率自律機制從柔性協調轉爲注重規範秩序
劉珺表示,2024年利率自律機制按照“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金融工作主線,深入開展治理違規手工補息、批量調整存量房貸利率、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建立存款招投標利率備案機制等多項重點工作,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爲實施好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營造適宜的利率環境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一,持續加強存款自律管理。利率自律機制在2024年4月發佈了禁止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的倡議,引導成員單位治理資金空轉套利,擠出金融數據“水分”。整改後,商業銀行每年可節省利息支出超800億元,既有效降低了負債成本,也爲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留出更多空間。各省級利率自律機制高效履職,及時將自律要求傳達至各層級金融機構,在2024年7月建立並完善存款利率聯動調整機制和招投標利率報備機制,鼓勵和引導轄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主要銀行調降存款利率後,及時跟進下調,並從源頭上管住銀行對大企業、大機構存款的非理性定價,從機制上解決存款利率容易“冒頭”的問題,切實維護金融市場公平競爭。
第二,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央行明確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爲主要政策利率後,緊跟貨幣政策調控新框架,修訂LPR報價指南,明確各報價行參考主要政策利率進行報價,理順政策利率向貸款利率、短期利率向長期利率傳導關係;研究出臺優化非銀同業存款自律倡議,明確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參考主要政策利率定價,促進同業存款利率跟隨政策利率變動,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梗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第三,統籌落實增量政策部署。積極迴應羣衆關切,及時發佈批量調整存量房貸利率的倡議,引導商業銀行對符合條件的存量房貸利率開展一次批量調整,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平均降幅約0.5個百分點。倡議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居民,預計每年可爲房貸客戶節省利息支出1500億元左右,推動商業銀行拿出真金白銀來提振社會預期、提振消費信心。
劉珺認爲,總體來看,過去一年利率自律機制工作發生了很多新變化、呈現衆多新氣象。比如,從過去以柔性協調爲主,轉爲更加註重規範秩序,成爲人民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有力助手。又如,從主要在幕後發揮作用,轉爲更多地走向前臺,多次公開發聲,協調市場一致行動,嚴肅性、權威性不斷增強。再如,從以日常自律管理爲主,轉爲更加註重機制建設,出臺創新性制度措施,自律管理更實、更有效。這些舉措和變化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的務實行動,也是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針對性解決當前貨幣政策傳導突出問題的深入探索,對於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利率市場化改革焦點從“放得開”轉爲“形得成”“調得了”
劉珺在文中稱,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焦點已經從“放得開”轉向“形得成”“調得了”。但由於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不足和非理性競爭等因素,利率市場化改革任重道遠。
從“形得成”來看,劉珺認爲,金融機構非理性競爭阻礙合理利率“形得成”。金融機構仍普遍存在“規模情結”,並且以“內卷”和非理性競爭的方式實現規模擴張,削弱了利率政策的傳導效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貸款利率“下行快”,一些機構發放利率低於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的貸款,明顯偏離LPR。2024年10月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後,部分地區新發放房貸利率下行過快,甚至遠低於保本利率水平。另一方面,存款利率“降不動”,部分銀行以遠高於市場合理水平的利率投標存款,推升了付息率。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累計下調了85個基點,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累計下降90個基點和100個基點,而銀行貸款平均利率下降190個基點,遠高於LPR降幅;但是同一時期,大型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僅下降50個基點,遠小於政策利率和貸款利率下行幅度。
從“調得了”來看,劉珺表示,非市場因素制約利率“調得了”。例如,市場不成熟造成的金融市場分割,導致不同市場利率比價關係出現一定的扭曲。此外,大客戶普遍與銀行簽訂長期限固定利率的存款服務協議,在協議期限內,新存款業務不受利率調整影響,導致部分客戶執行利率高於市場水平。這些機制上的非市場因素不僅加劇了銀行利率風險,還削弱了利率調整時效性。
三箭齊發,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劉珺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25年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不僅意味着增加貨幣供應量,更爲關鍵的是打通“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渠道。利率自律機制將堅守政策助手的職責定位,靠前落實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化自律工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律。
一是聚焦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助力提升貨幣政策效能。聚焦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繼續強化對商業銀行運用LPR定價的指導和評估,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加強存貸利率聯動,引導成員單位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推動商業銀行嚴格落實非銀同業存款自律倡議,促進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和中央銀行政策利率聯動調整,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提升傳導效率。
二是聚焦加強利率自律管理,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針對銀行業低水平“內卷”問題,進一步強化自律管理,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要帶頭堅決不打“價格戰”。貸款端,在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基礎上,堅持定價即經營,不發放稅後利率低於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的貸款,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防止資金淤積空轉。存款端,加強招投標利率自律管理,落實“利率調整兜底條款”自律倡議,持續規範利率定價行爲。
三是聚焦強化金融機構定位,持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市場競爭過度的根源在於同質化服務過度、差異化不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關鍵還是要提升專業能力,以服務創造價值、靠競爭力“吃飯”。應以利率自律機制等平臺爲依託,增進同業溝通交流,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金融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探索及經驗分享,推動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和人民羣衆多層次金融服務需求。
據中國貨幣網介紹,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立於2013年9月,是由金融機構組成的市場定價自律和協調機制。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符合國家有關利率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對金融機構自主確定的貨幣市場、信貸市場等金融市場利率進行自律管理,維護市場正當競爭秩序,促進市場規範健康發展。目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核心成員有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14家銀行,包括國有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行。
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履行以下主要職責: 制定工作指引及相關業務規則;制定合格審慎評估標準和實施辦法,並對自願參與的金融機構開展評估;制定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LPR)等市場基準利率報價規則,組織集中報價和發佈,並對報價情況進行監督評估;監督各類金融產品定價情況,督促成員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成員的定價行爲進行自律管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組織協調專門工作小組進行涉及市場基準利率培育的金融產品研發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