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雙向發力用好清潔能源
一段時間以來,河北、吉林、青海等地瞄準“雙碳”目標,堅持新能源規模化與產業集羣式發展同頻共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不光是上述地區,近年來,我國能源轉型和清潔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清潔能源產業逐步成爲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自主可控性不斷增強,產業韌性持續提升。
具體來看,我國在光伏發電、風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已構建起完整的製造供應體系,涵蓋從原材料、零部件、整機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週期。我國光伏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5%以上,國內光伏企業轉換效率包攬全球前20位,風電在單機規模、葉片、塔架等大型化演進方面也領跑世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鞏固清潔能源產業韌性,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綠色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也要看到,當前清潔能源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例如,產業鏈自主水平還有待提升,關鍵原材料礦產資源和核心技術仍存在“卡脖子”問題;多元化技術範式和應用場景挖掘不夠,特別是新型儲能、氫能等尚未形成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影響清潔能源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生產性服務業還不健全,在風險分擔、價值增值、激發創新上發揮的作用有限;等等。針對此,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更多更好地使用清潔能源。
從破解關鍵原料和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入手,增強供給韌性。優化鎳、鋰、鈷等支撐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稀缺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佈局,提高先進高效產能集中度和資源利用率,疏解低端無效產能,進一步完善資源回收和再利用體系,加大政策供給。堅持自主創新,強化清潔能源產業高端設備、新材料、芯片等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聚焦“卡脖子”環節和技術,遵循區域重大生產力佈局建立戰略腹地和關鍵備份,加強原料和技術儲備,提升抗“斷鏈”風險能力。
以提升產業應用多元化爲目標,強化市場需求。在產品方面,持續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逐步由低附加值產品轉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滿足高端市場需求。在技術上,強化技術協同與融合,加快電—熱—氫—儲耦合聯動,積極探索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農業、文旅等融合發展。在應用場景層面,結合“沙戈荒風光大基地”“整縣屋頂光伏”“千鄉萬村馭風行動”以及新能源汽車、氫能的試點推進,加快形成清潔能源產業在城鎮、鄉村、公共領域、工業園區等不同應用場景上的成熟商業模式。
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爲關鍵,健全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產業生態網絡體系,形成更爲緊密而高效的產業鏈上下游組織形態,有助於提高產業效率和韌性水平。在這其中,數字、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的賦能作用十分關鍵。推動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建設,打造信息共享數字化平臺,提升產業全鏈條各環節智能化水平。結合產品產銷特點,加快建立匹配國內供需格局或適應大規模出口的物流運輸保障體系。
以制度型開放爲牽引,推動清潔能源產業開放合作。進一步提升產業在綠色低碳上的國際競爭力,塑造綠色低碳品牌形象,強化綠色產品和技術佈局,加強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降低全生命週期碳足跡。加快推動海上風電等標準和認證體系與國際接軌,在具有自主專利和知識產權的領域,積極參與制定全球標準和認證,提升國際話語權,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經濟日報 譚琦璐)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繫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繫,我們將採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