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AI國際研討會 聚焦可信任生態系

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指出,隨着AI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的成熟,必須注意如何管理或監督人工智慧所帶來的風險。例如美國政府在2019年推出「美國AI倡議」、2020年發佈「人工智慧應用監管指南」,都將可信任AI的準則列爲其重點。他強調,未來將規劃臺灣與美國的NIST、法國的LNE等國家級實驗室合作,鏈結美國與歐盟相關技術規範與標準,協助臺灣AI產品能符合國際共通的標準與要求,成爲國際上受信賴的AI合作伙伴。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進一步指出,AI應用日益普及,也引發社會開始討論倫理道德的議題,包括資料偏見、隱私保護與安全、系統透明化、可解釋性等問題。例如工研院今年剛獲得愛迪生獎的「眼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AI技術」,即是運用AI分析3秒內快速辨識並判讀病變的嚴重程度,而且可以標示不同病症的位置,輔助醫生可以快速跟病患進行解釋。因此若能將這些資料在隱私保護安全前提下,提供不同醫院資訊交流,透過聯合學習將能推升臺灣AI醫療新境界。

此次研討會更罕見邀請到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資訊技術實驗室幕僚長Elham Tabassi,她也分享NIST的AI風險管理工具,可在值得信賴的AI模型基礎下,讓AI推理儘量符合公平性、安全性,甚至具備可解釋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Jeannette M. Wing則認爲在可信任運算架構擴充下,能增加AI系統的可信任性等。

此外,臺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臺大資工系教授許永真、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神盾公司主任工程師周尚緯、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主任暨工研院量測中心執行長林增耀,及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花凱龍等專家,分享可信任AI發展趨勢,研議臺灣接軌全球可信任AI生態系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