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斷裂風險緊迫 日美爭取「友岸外包」 中資快速席捲東南亞

供應鏈斷裂風險迫在眉睫,日美「友岸外包」國家,中資正快速席捲。(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資正在席捲被認爲是可以代替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當日本、美國正加快推進向友邦國家轉移供應鏈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之際,在對越南、泰國和墨西哥的投資正在不斷被中國大陸搶佔先機。補全斷裂的供應鏈並非易事。

今年5月,全球最大的純電動汽車(EV)製造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拜訪越南副總理陳紅河時表示,「將擴大對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和組裝的投資」。在越南涉足美國蘋果「iPad」平板電腦代工的比亞迪,本次表明將擴大對EV的生產。

據統計,2023年1至6月,中國大陸及香港對越南的直接投資爲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43億元),同比增長37.2%,大幅超過韓國(10億美元)等國。

通過高薪吸引人才

在越南北部的工業園區。有着醒目的中文招牌的角落擠滿了人。這是爲蘋果公司代工生產耳機的中企的工廠。年輕人們紛紛到來。一名今年18歲、前來面試的都某說:「這兒工資高,還提供宿舍」。中企以平均工資2倍以上的優惠條件吸引人才。由於以往的條件無法吸引到足夠的人手,日本企業越來越難以保住生產基地。

報導稱,中資正在佔領被日美定位爲「去中國化」有力地區的東南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2021年中方對東協(ASEAN)主要國家的直接投資餘額達到5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2.29億元),超過美國(512億美元)。3年間翻了一倍。

報導引述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納立特指出,「泰國將成爲海外企業的EV汽車生產和出口基地」。納立特6月底接連與中方EV汽車企業的高管舉行了會談。

1至6月中方對泰國的直接投資(按申請額計算)爲615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26.42億元),佔整體的2成多,位居首位,比日本多7成。日本車在泰國的市佔率達到8成。雖然通過本土化生產提高了市佔率,但由於瞄準轉向EV的中企的投資攻勢,日本的根基正在動搖。

中資佔7成

報導稱,不僅是東南亞,就連美國的鄰國也無法高枕無憂。在成功吸引美國特斯拉投資的墨西哥北部州,汽車懸架等中國大陸系零配件企業的工廠相繼建設。中企的投資在2022年達到18筆,逼近排名首位的美國。

報導警告,供應鏈斷裂的風險迫在眉睫。中國大陸爲了反制美日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出口管制,8月將用於半導體材料的鎵相關產品的出口改爲許可制。中方在鎵生產方面擁有98%的全球份額。如果出口停止,半導體生產將停滯。

從EV電池不可或缺的鎳來看,在佔全球產量一半的印尼,70%的冶煉廠屬於中資。住友金屬礦山2022年放棄建設精煉廠,取而代之的是中企。日美希望排除中企的原料和零配件生產加工,但如果已確立支配權的中企縮小出口對象,日美的EV汽車生產有可能動搖。

在爭取友邦國家的競賽中,日美能否戰勝中國大陸?報導引述日本綜合研究所的野木森稔表示:「如果不採取與當地聯合研發尖端技術等手段,就不會被東南亞等國當成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