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都發不出了!從“銷量冠軍”到負債180億,這家車企只用了2年
前言
2020年,它是造車新勢力的“黑馬”,2022年,它登頂新勢力銷量冠軍,2024年,它卻淪爲了“負面典型”。
從巔峰到谷底,哪吒汽車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一家曾經讓“蔚小理”都爲之側目的明日之星,如今卻深陷裁員、欠薪、債務的泥潭。
到底是什麼,讓這個備受資本青睞的“網紅車企”如此迅速地跌落神壇?
哪吒汽車的至暗時刻
2024年11月7日,這份內部通知在哪吒汽車內部傳開,讓所有員工的心都懸了起來。
最終的結果令人震驚,部分部門裁員比例高達70%。
就在兩年前,這裡還是一派熱火朝天、加班加點趕訂單的景象。
更讓人唏噓的是,這已經不是哪吒汽車的第一次收縮了。
今年10月底,公司就開始實施全員降薪計劃。
年薪百萬以上的員工降薪30%,30萬以下的也要降5%,如此大刀闊斧的“瘦身”行動,折射出的是企業經營的窘境。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據內部員工透露,公司9月份的工資只發了一半,10月的工資能否按時發放也是個未知數。
記者多方求證後發現,拖欠工資的情況確實存在,且波及範圍不小。
面對輿論質疑,哪吒汽車的迴應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官方稱這是“精簡業務、聚焦核心”的正常調整,但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這樣的說法難免讓人生疑。
畢竟,正常的組織優化,不該是如此倉促和大規模。
如果說裁員是企業過冬的標配,那拖欠工資就是實打實的危險信號了。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一旦出現支付危機,就意味着經營可能已經到了相當危險的境地。
放眼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從來不缺少起起落落的故事。
但哪吒汽車的案例特殊在於,它的衰落來得如此突然。
就在2022年底,它還以15.21萬輛的年銷量傲視羣雄,如今卻連基本的工資都難以保障。
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的賈躍亭。
同樣是意氣風發的創業者,同樣是備受矚目的造車新勢力,最後卻都在資金鍊這道坎上栽了跟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我們期待哪吒汽車能寫出不一樣的結局。
但是,如果連月工資都發不出來,又如何能維持正常的研發和生產?
如果連最基本的員工權益都無法保障,又如何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180億虧損背後的資本困局
從2017年至今,這家造車新勢力完成了15輪融資,平均每年3輪,幾乎是在用融資自救的方式在續命。
深創投、中車資本、寧德時代、360......投資方的名單堪稱豪華。
每一個都是行業裡的大佬,每一個都曾被視爲哪吒汽車強勁的背書。
可問題在於,再多的資本加持,也架不住企業持續性的“燒錢”。
讓人唏噓的是,這些投資方中,不乏具有產業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
比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比如在智能化領域頗有建樹的360。
但資本的支持並沒有轉化爲實質性的競爭優勢,反而讓哪吒在燒錢的路上越走越遠。
2024年9月,哪吒汽車宣佈獲得巴西13億元的金融合作。
這本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在當前的背景下,卻更像是一次飲鴆止渴。
畢竟,相比動輒數十億的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費用,13億元實在是杯水車薪。
更令人擔憂的是融資效率的問題,300億的融資額度,放在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並不算小。
可是,這些錢都花到哪裡去了?爲什麼持續性的資金注入沒能帶來相應的市場回報?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問題的關鍵在於企業的“造血”能力。
資本市場的青睞固然重要,但如果企業自身無法實現良性循環,再多的外部輸血也只是在推遲危機的到來。
從財務數據來看,哪吒汽車的困境早有端倪。
2021年至2023年,其虧損額分別爲45.05億、59.51億和67.58億,呈逐年擴大之勢。
即便是在銷量創下新高的2022年,虧損依然沒能得到有效控制。
這種情況下,新一輪融資自然變得困難重重。
投資人不是慈善家,誰願意把錢投入到一個看不到盈利拐點的項目中去?
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哪吒汽車會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但在我看來,海外融資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
一方面,國內資本市場對新能源車企的態度趨於謹慎。
另一方面,海外資金往往附帶着更多的條件和限制。
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能否真正解決哪吒汽車的資金困境,仍是一個未知數。
資本市場從不缺乏故事,但最終比拼的還是硬實力。
哪吒汽車的案例再次證明,光靠融資堆砌的商業模式終究難以持續。
在資本退潮之時,企業的根本競爭力纔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欠款糾紛曝光
哪吒汽車的資金困境,不僅反映在大規模裁員和拖欠工資上,其與供應商之間的欠款糾紛,也進一步暴露了這家網紅車企的財務危機。
11月10日,A股上市公司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哪吒汽車子公司合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拖欠設備款項4819.39萬元。
這筆欠款源於雙方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簽訂的多個“車間智能裝備應用項目合同”,涉及合衆新能源位於重慶兩江、重慶璧山、貴陽、滄州等地的生產基地。
據公告披露,自2022年下半年起,合衆新能源陸續出現延遲付款的情況。
埃夫特多次催收未果,終致雙方友好協商解決無望。
無奈之下,埃夫特只得於2024年11月4日向安徽省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他們請求判令合衆新能源支付拖欠的設備款、逾期利息、律師費等共計5100餘萬元,並申請了4900萬元的訴前財產保全。
埃夫特的主營業務是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裝備,是國內知名的汽車智能裝備供應商。
其客戶覆蓋上汽、一汽、廣汽、吉利、長安、理想等多家頭部車企。
作爲造車新勢力的後來者,哪吒汽車能與埃夫特達成合作,一度被外界視爲其躋身主流陣營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從雙方的合作歷程來看,哪吒汽車與埃夫特的關係似乎並不那麼融洽。
據公告披露,早在2020年,埃夫特就曾因合同糾紛將合衆新能源訴至法院,案由是哪吒方面單方解除合同,最終雙方在法院的主持下達成調解。
此次再度對簿公堂,更像是積怨已久的爆發。
埃夫特的討債之舉,揭開了哪吒汽車資金鍊危機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近年來哪吒汽車多次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
僅2022年,就有奇點新能源、天津金康等多家供應商將其告上法庭。
而從裁員賠償方案的字裡行間,也能嗅出這家公司手頭緊張的窘境。
連60天的裁員補償都要專門“承諾”,更別說及時支付千萬級別的設備款項。
作爲曾經的“融資狂人”,哪吒汽車此番資金鍊斷裂,不禁讓人唏噓。
據統計,從2017年至今,哪吒汽車共完成15輪融資,累計金額近300億元。
鉅額的融資爲其快速佈局全國製造基地、擴充產能提供了底氣。
但資本市場的助推,或許也成爲其鋪張過度的“幫兇”。
當市場熱度褪去,當造車成本遠超預期,一家企業的造血能力纔是維繫運營的根本。
那麼,面對這樣的窘境,哪吒會如何自救呢?
哪吒的自救之路
面對資金鍊危機,哪吒汽車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自救之路。
據媒體報道,哪吒汽車已於近日啓動全員股權激勵計劃,擬將5%的股份,約20億元授予公司核心員工。
此舉旨在穩定人心、激發鬥志,爲未來發展積蓄力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計劃是在大規模裁員的背景下推出的。
對於那些被“優化”的員工而言,股權激勵或許只是一紙空文。
而留下的員工,也難免對公司前景產生懷疑,如果連工資都發不出,股權還有多大價值?
除了對內“畫餅充飢”,哪吒汽車在對外宣傳上也在發力。
而原本哪吒計劃參加11月的廣州車展,並將攜多款新車亮相,包括首款B級車Z8、中大型SUV Y9等。
作爲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廣州車展無疑是哪吒汽車展示實力、提振信心的最佳舞臺。
但在筆者看來,單純靠車展刷臉恐怕難以扭轉局面。
畢竟,在行業整體下行壓力下,消費者對新車的消費意願普遍不高。
哪吒汽車真正需要拿出的,是過硬的產品力和服務力。
IPO或許是哪吒汽車尋求資金突圍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5月,哪吒汽車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擬通過IPO募資30億美元。
但受資本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其上市進程一再推遲。
目前哪吒汽車仍在積極推進IPO事宜,但能否如願,還是未知數。
況且,即便IPO成功,融資額也遠不及此前幾輪融資的規模。
如何用有限的資金撐起龐大的體量,對哪吒汽車管理層而言無疑是一大考驗。
面對內憂外患,哪吒汽車CEO張勇似乎依然信心滿滿。
日前,他在公開場合表示,哪吒汽車將在2026年前後,實現國內外市場累計交付量100萬輛。
相比於2022年13萬輛的交付量,這個目標,只能說對於現在的哪吒汽車來看,非常具有挑戰性。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側面反映出張勇對公司未來的期許。
通過持續的產品力提升和市場拓展,哪吒汽車或許真的能殺出一條血路,在殘酷的競爭中突圍。
不過,在我看來,哪吒汽車要實現這一宏偉願景,還需跨越三座大山,其一,產品力能否實現突破性進展,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其二,營銷推廣能否精準高效,以更低成本實現規模增長。
其三,組織架構能否持續優化,在戰略、研發、製造、營銷等關鍵環節打造核心競爭力。
這三座大山,每一座都不容易攻克,哪吒汽車能否打贏這場翻身仗,關鍵還得看他的綜合實力,到底“抗打不抗打”。
結語
哪吒汽車高歌猛進的背後,隱藏着難以掩飾的焦慮。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自救之路還是未來展望,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哪吒汽車的未來,也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