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自主知識體系③ | 張宇:中國經濟學的六個生成條件

過去誰也不敢想有中國經濟學,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但是這幾年大家共識越來越多,都在爲這個事情做努力,因爲它有了成熟的條件。

第一,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道路模式,從新中國成立70年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穩定了,框架、模式基本上穩定了,所以對它進行研究就變成很客觀的方向。20年前我們研究的主要是轉型經濟學,現在研究的主要是中國經濟問題,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基礎,全世界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像中國這樣。

第二,在指導思想上很明確,也很成熟。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學習借鑑西方經濟學,結合中國實際,以及吸收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想,這四個要素基本上很完整,沒有片面性,四者結合,這是指導思想上很科學的內容。

第三,學科的定位已經明確。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以來,各高校開課、辦中心,現在圍繞中國經濟學的各門學科在編教材,已經形成理論上的自覺。學科主體性、自覺性很清晰了。別的理論可以借鑑,但完全是不夠的。

第四,理論上相對形成了一整套東西。對於中國經濟發展,這幾十年大家的共識包括制度、運行、發展、城市化、工業化、農村建設、對外開放、國家治理等方面,整個現實框架形成了理論也就形成了。我們把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全部融匯到一起形成理論框架,這是中國獨特的理論形態。

第五,概念、範疇、術語等一整套語言創新越來越多。從剛開始市場經濟、運行、國有企業、宏觀調控、二元結構,到現在的體制、格局、高質量、城鄉一體、創新、新質生產力等等。

第六,中國經濟學領域各種學派、各種理論特別豐富,在互相吸收、爭論中不斷髮展。

所以,這些方面決定了在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中,經濟學相對來說是範例,條件比較成熟,而且能走到領先位置。但在理論性、科學性上還要花很大功夫來做這個事情。洪銀興教授和他的《中國經濟學概論》在這方面給我們帶了頭。

(作者爲《求是》雜誌社副總編輯)

作者:

文:張宇 圖:邢千里 編輯:陳瑜 責任編輯:楊逸淇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