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指數期貨贏家專欄-美財報周登場 投資人多留意

美國領導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力道有限,不足以改變普丁放棄原訂的特殊軍事行動,導致戰期拖長。俄烏兩國均爲全球農產品與能源重要供應國,長期戰爭引發供應斷鏈而有的通膨升溫,將使得既有的通膨野火不止。

目前美國的通膨,來自三個不同的源頭。經濟與就業市場良好,帶來週期性通膨。多年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產生貨幣性通膨。西方制裁俄羅斯能源出口,油價、天然氣價格暴漲,引發了人爲性通膨。

FOMC收縮貨幣政策,會抑制週期性通膨,貨幣性通膨效果有限,只有積極縮表才能奏效。至於人爲拉高的油價、糧食價格就無法透過貨幣政策處理。因此,美國通膨很可能會長時間高檔徘徊,而市場已經習慣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貨幣政策大方向改變,美國經濟可能無法承受。

在通膨需要透過激進貨幣政策壓制的背景下,市場同時擔心經濟下行的幅度,或者擔心通膨無法降溫導致消費轉趨疲弱,投行紛紛下調手機、PC、車市等公司評價,股價也快速調整。

目前以2021年EPS評估臺灣電子股實屬便宜,但往往評價低估時,股價卻沒有強力反彈之際,也將是需要重新評估未來前景的時刻。美股新一季的財報周又將來到,其中是否透露端倪,值得投資人留意。

總體來說,德國股市代表歐洲因俄烏戰爭引發後的受害者觀察指標,而美國科技股則爲高通膨的受害者,臺股則受到疫情與消費類半導體修正評價的夾擊。投資人可以關注美國科技股財報公佈後的股價表現,透過適當的配置資金,規避相關風險。(統一期貨提供,李娟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