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江格爾》年輕了

光明日報記者 尚傑 趙明昊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夢琳

藍天白雲下,羣山環抱中,記者日前走進被稱爲史詩《江格爾》發源地的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來聆聽草原英雄史詩《江格爾》的現代傳承。

演唱《江格爾》的民間藝人被稱爲"江格爾奇"。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衆多的"江格爾奇"中,道爾吉·尼瑪入圍了2023"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今年36歲的道爾吉·尼瑪出生於"江格爾奇"世家,他的爺爺加·朱乃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江格爾代表性傳承人。從7歲開始,道爾吉·尼瑪就跟隨爺爺學習《江格爾》,一句一句地模仿,花了多半年的時間,他才把一場《江格爾》完整地背下來。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道爾吉·尼瑪內心始終想着爺爺的話"不學《江格爾》你會後悔"。爲了傳承這一民族藝術瑰寶,他決定辭職,迴歸藝術之路,唱響《江格爾》。他說:"爺爺希望我能成爲一個像江格爾一樣的英雄。"

加入縣江格爾藝術團後,道爾吉·尼瑪一頭扎進了《江格爾》傳唱、代表性傳承人唱本田野採集、錄音以及傳承人培訓等工作,雖然忙碌,但樂在其中。

時間久了,道爾吉·尼瑪開始琢磨,如何讓傳唱千年的《江格爾》在當下煥發新的活力?他開始嘗試將傳統文化和舞臺藝術結合起來,他與幾個年輕的夥伴組建起了樂隊。起初,他們嘗試將《江格爾》改編爲搖滾風格,融入吉他、架子鼓等現代樂器,但效果並不理想。

道爾吉·尼瑪沒有氣餒。他向許多老一輩的"江格爾奇"請教,對傳統說唱進行現代化改造和創新。他巧妙地將現代樂器與呼麥、圖瓦鼓、馬頭琴等蒙古族傳統樂器相結合,採用流行的說唱曲風,讓古老的《江格爾》年輕起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唱《江格爾》的隊伍中,這讓道爾吉·尼瑪興奮不已,他認爲《江格爾》的傳承需要更多的生力軍。他開始在不同地方開設說唱班,"有時候,學生們並不會蒙語,我就一點點翻譯,幫他們慢慢地熟悉。"目前,道爾吉·尼瑪已經累計培養了300多位"江格爾奇"。

近年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聘請了來自北京、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地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到江格爾史詩的蒐集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中。同時,該縣不斷完善傳承機制,資助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讓這首英雄的讚歌在草原上傳唱得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