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民企擔當未來產業發展重任

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培育未來產業中的生力軍作用,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各類堵點卡點,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形成支持民企大膽闖、大膽試的發展氛圍。

發展未來產業,民營經濟要發揮生力軍作用。作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未來產業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而廣大擁有“四千精神”的民營企業,能夠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在培育未來產業新動能方面大有可爲,也大有作爲。

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發展未來產業的生力軍。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從應用創新、集成創新開始,逐漸勇闖創新“無人區”。全國工商聯數據顯示,從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看,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超過10%的企業175家,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10%的企業有8家,414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主要來源於自主開發與研製,432家企業通過自籌資金完成科技成果轉化。民營經濟涉及的創新領域最爲廣泛,形成的創新機制最爲靈活。今後一個時期,應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根據國家戰略需要和行業發展趨勢,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形成一批未來產業的初創企業、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科技創新能不能與產業創新疊加共振,科技創新成果能不能實現從實驗室到大市場的“驚險一躍”,往往受限於一些關鍵節點。疏通了這些堵點卡點,就能推動未來產業更好發展。民營企業最貼近市場、最清楚應用,最有條件把科技成果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產業創新。今後一個時期,培育未來產業要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在創新成果轉化孵化的關鍵節點發力,引導民營企業形成揭榜領題、賽龍奪錦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局面,佈局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平臺、應用場景基地建設,全鏈條打通從“1”到“100”再到“N”的企業孵化與產業轉化,探索“科學家+企業家”的科技協同創新機制,推進“企業家出題、科學家答題”“科學家給技術、企業家用技術”的聯動模式,系統性推進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

培育未來產業不是忽視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搞大呼隆。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能夠孕育出新產品、新品牌、新業態、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是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對此有必要引導民營企業弘揚企業家精神,懷揣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志氣、善抓機遇的靈氣、越挫越勇的銳氣、挺立潮頭的豪氣以及甘坐冷板凳的底氣,把傳統產業做成轉型標杆、國潮品牌、出海先鋒。要支持民營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中擔大任、善作爲,加大技改投資力度、設備更新力度;強化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圍繞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深入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進一步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培育未來產業中的生力軍作用,就要進一步全面深化科技制度、人才制度、產業政策、市場監管等領域改革,打通各類堵點卡點,着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形成支持民營企業大膽闖、大膽試的發展氛圍,爲民營企業在發展上解憂、在環境上解壓、在幫扶上解渴,讓民營企業在培育未來產業中大顯身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胡擁軍 關樂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