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購捲土重來,美國企業開啓瘋狂購股模式

5月10日消息,美國公司在近期財報季中表現出色,超出了許多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與此同時,這些公司還在加大力度回購自己的股票,這爲復甦中的股市帶來了額外的推動力。

據研究公司Birinyi Associates彙編的數據,截至週一,已經公佈第一季度業績的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在該季度回購了價值1812億美元的股票,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根據美國銀行證券週三發佈的研究報告,股票回購的速度已連續九周超過去年同期。

在這波股票回購熱潮中,大型科技公司走在了前列。Facebook母公司Meta在第一季度回購了145億美元的股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50億美元。蘋果、奈飛、英偉達等科技巨頭以及富國銀行、卡特彼勒和奧馳亞集團等公司也加大了股票回購的力度。

分析師們預計這種支出趨勢將繼續。上週五,蘋果股價創下自2022年以來的最佳單日表現,此前該公司宣佈計劃回購1100億美元自家股票。BirinyiAssociates的數據還顯示,今年已有443家公司宣佈了股票回購計劃,高於去年同期的378家。

儘管市場仍擔憂經濟可能走弱或利率長期居高不下,投資者將股票回購的增加視爲企業高管信心增強的標誌。

Birinyi Associates總裁傑弗裡·魯賓(Jeffrey Yale Rubin)表示:“美國企業相信他們的基本面很穩健,他們不擔心利率波動,也不擔心資產負債表狀況。如果最瞭解這些公司的人都在買入自家股票,那我爲什麼不跟進呢?”

標普500指數今年已經累計上漲了9.3%,包括5月以來的3.5%漲幅,這是自2009年以來最好的月度開局。

今年迄今的股票回購增加是在去年股市大幅回調後出現的。當時,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回購額暴跌了14%,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第二大的年度降幅,正值市場擔憂高利率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的敏感時期。一些公司在去年1%的新回購稅生效前,已在2022年搶先回購了股票。

雖然利率仍處於20多年來的高位,但投資者向大公司借貸所需的超過國債的額外收益率已降至幾十年低點。

高盛分析師預測,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今年的股票回購總額將達到9250億美元,2025年將增至1.075萬億美元,年增長率分別爲13%和16%。

股票回購因能降低流通股份數量而提高公司每股盈利,在投資者中頗受歡迎。例如,Meta在今年2月宣佈高達5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後,其股價飆升了23%,創下近十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股票回購是一種相對靈活的現金使用方式,通常可由公司自行決定,無固定截止日期。相比之下,投資新工廠或支付定期股息等其他現金使用方式在經濟不景氣時更難以停止。此外,投資者通常需爲收到的股息支付稅款。

儘管大規模回購可以增加股票吸引力,但一些投資者警告稱,這不應成爲單獨購買股票的理由。回購有時也可能表明業務放緩,因爲快速增長的公司通常將現金再投入業務擴展中。

Badgley Phelps研究與財富管理主任蒂姆·托馬斯(Tim Thomas)表示,回購“應該是提高股東回報整體策略中的一環”。他強調,如果公司沒有增加收入或找到其他有效的投資方式,單靠大規模回購並不能提振股價。

雖然大型科技公司是自家股票的主要買家之一,但它們也在其他領域進行大筆投資。比如,Meta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首次發放股息,這意味着所謂的“七巨頭”中已有五家開始發放股息。此外,許多大型科技公司還計劃每季度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展人工智能能力。

Crestwood Advisors股權管理部門總監薩拉·坎瓦爾(Sarah Kanwal)表示,這些支出決策令人放心,因爲它們沒有在創新和研發方面縮減投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