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爲何要寫文言文?呂捷曝背後原因:就是要讓人看不懂
108課綱刪除經典古文,引發全民討論。(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108年課綱文言文比重大降,更刪除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廉恥》,遭北一女教師痛批是「無恥課綱」,引發全民關注,補教名師呂捷表示,在古代知識是權貴階級的專利,也就是一種特權,既便有基礎的識字能力,也要寫得讓他人看不懂的文章,這種現象可稱之爲「知識的傲慢。」
呂捷昨(9)日於個人臉書粉專指出,古代沒有原子筆、打字機,更沒有文書軟體,只能把想寫的刻在竹簡上,爲刻寫方便、流傳後世,必須精簡再精簡,即便後來發明造紙、印刷術、活字印刷等,古人仍堅持寫文言文。
呂捷解釋,古代財富是教育的門檻,要讀書識字不容易,知識的話語全變成權貴階級的專利,也就是一種特權,既便有基礎的識字能力,也要寫得讓他人看不懂的文章,這種現象可稱之爲「知識的傲慢」,同時也可稱爲「學術密碼」,這如同法律條文,寫的都是中文,但他人無法輕易看懂,如此一來看懂的人就可以繼續掌握優勢。
至於108課綱大刪經典古文,呂捷表示,他不認同課綱裡刪除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就會變成「無恥之徒」,課堂上老師仍可以額外補充,增加學生的學識。他也說,教書最怕遇到改課綱,課綱一旦修改、加入新教材,很多都是以前沒有學過的,但還是得教學生,且要比學生更懂,因此教改對老師來說是一個負擔,以前的教材大約是10年換一次,但現在是三不五時就更動,老師需要花大量時間備課、參加研習,不論是學校老師,或是補習班老師都非常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