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會談30年 臺灣沒時間再鴕鳥
(圖/本報系資料照)
30年前的4月29日,海基會與海協會在新加坡由兩會負責人辜振甫及汪道涵,代表兩會簽署四項協議,史稱辜汪會談。當時雙方由於對年號無法取得共識,臺北要冠中華民國,北京要冠西元,因此協議不填年號,各自返回後再加上自己習用的年號,這亦彰顯兩岸互不承認主權、尊重各自治權下的權宜妥協。
30年過去了,兩岸政經實力落差日益擴大,甚至因民進黨執政者不承認九二共識,臺海已成國際間最關注的危險區域。辜汪二老雖已駕鶴西去多年,但對當年破冰、降低緊張、首創對等會談的情勢,演變至今成兩會拒談、兵兇戰危,一定感慨不已。
30年前,兩岸分由李登輝與江澤民主政,江澤民發表江八點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李登輝以李六條迴應,最亮麗的一句話是「中國人幫中國人」。記得李登輝在辜汪會談後的5月4日,藉接見北美和歐洲地區的華文新聞傳播界人士時特別強調,「國家的統一是政府長期奮鬥的目標,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更是海內外中國人的理想。」
在辜汪會談前夕,新聞局也安排李登輝總統接受CNN專訪,他特別指出,「經貿交流,是創造彼此經濟互利與維繫兩岸和平關係的重要關鍵。我們期盼兩岸的政經差距能逐步接近,以達到中國統一的目標」。當今民進黨執政當局有不少是李登輝的門徒或支持者,重新翻閱李登輝當年的講話,不知會做何感想。
30年前,臺灣經濟實力不錯,臺商、港商、日商率先大舉到大陸投資,備受北京當局歡迎。後又因開放探親,年邁老兵往生產生遺產繼承問題,事關大陸親屬權益,衍生的文書驗證必須有所處理。再加上大陸居民偷渡來臺打工與走私問題嚴重,因此首次辜汪會談的背景就聚焦在此。
當時臺方想談臺商投資權益保障、大陸想談兩岸直接貿易投資,都未獲共識。而臺方爲降低政治性,事先再三婉拒三通等議題,當時考慮就是要符合事務性商談的基調。30年後,上述未談的議題,投資保障與直接通航等在馬政府執政8年基本上已獲解決,甚至還簽署23項協議。
30年後的今天,臺灣內部局勢大變,第二次執政的民進黨去中國化有成,民調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遽增。而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有成,已成世界的政治、經濟大國及軍事強權。這樣的兩岸情勢變遷,當兩岸沒有共同的中國人認同,大陸方面雖仍以和平統一爲優先,但是武力威嚇與外交圍堵則是步步進逼。
30年前兩岸商談言必稱事務性,不談政治議題。當時臺方對一中內涵要求各自表述,陸方則稱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中內涵。但數十年來臺方要求的參與國際組織及大陸要求的統一議題,都屬於政治談判,臺灣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迴避政治對談,朝野都須惦記,不能充當鴕鳥下去。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