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通吃 平衡基金雙頭賺

全球股市從今年以來又出現一波漲勢,但是價格愈漲,投資人愈心驚,法人表示,若擔心投資股票風險太大,買債券又嫌收益率太低,股債都有配置的平衡基金也可列爲選項,而且近一年來和今年來,不少平衡基金都交出不錯的成績。根據晨星資料統計,截至元月20日,平衡基金今年來績效前15名都逾5%。

復華亞太平衡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認爲,全球疫情仍反覆,不過隨疫苗問世及施打,有助經濟進一步正常化,驅使產業好轉層面擴大,從科技延伸至傳產、原物料等,加上貨幣寬鬆政策持續,有利各國股市表現,亞太市場佈局以復甦動能較強的大中華市場爲主,搭配日、韓、美等市場,產業佈局則以資訊科技工業爲主,並看好新能源供應鏈表現。

野村鴻利基金經理人姚鬱如表示,美國開始進入財報周,臺灣企業也陸續召開法說會,臺積電法說會宣佈增加資本支出,且增加的規模遠高於原先市場的預估,此舉更確立了5G、高效能運算(HPC)與AI的長期成長趨勢,臺灣加權指數自去年一路過關斬將,股市在創高後本來就容易高檔震盪,加上部分投資人對於抱股過年存有疑慮,因此短期股市若震盪加劇,也屬合理反映。

羣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投資目前會偏股操作,主要是因疫苗投入施打後可使疫情漸受到控制,有助於帶動亞太國家工業生產零售銷售復甦,基本面和企業營運表現逐漸修復,搭配寬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刺激、美元弱勢表現等皆較有利於資金流入亞太新興市場,因此亞洲市場後續表現仍可期待。

楊慈珍說,全球疫情仍多變,加上部分股市短期已累積不少漲幅,或可面臨獲利調節壓力,操作上需留意波動風險,相對看好非必需消費、資訊科技、原物料、工業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