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達85億美元,國內自動駕駛最大獨角獸扎入“上市潮”

近日,證監會發布關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小馬智行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該公司擬發行不超過9814.95萬股普通股,並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小馬智行由前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首席架構師彭軍和樓天城共同創辦,在硅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設有研發中心,並獲得中美多地自動駕駛測試、運營資質與牌照。

這家成立於2016年的公司,主要有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自動駕駛卡車、乘用車智能駕駛三類核心業務。

今年2月,該公司宣佈其自動駕駛路測里程已突破3000萬公里。在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落地方面,小馬智行已邁入全車無人的測試及運營階段,也是全球少數幾家實現常態化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對外收費運營的公司。

據界面新聞了解,其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一線城市部署無人化自動駕駛車隊,並在北京、廣州、深圳三地啓動無人化商業收費服務。

作爲目前中國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的投前估值維持在85億美元,最新的D2輪融資發生在2023年10月,至今其已獲得了9輪融資。

早在2021年,這家公司就曾對外透露正在考慮在美國上市。但由於美國證交會收緊對中概股IPO的審查,小馬智行的IPO計劃也暫時擱淺。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公司繼續排隊進行IPO。1月,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商速騰聚創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實際募資額達8.77億港元,據稱是一季度港股募資額最高的IPO項目。隨後,縱目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等多家企業相繼遞交或更新招股書。

這當中既有做車規級芯片、激光雷達的硬件公司,也有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且大部分公司都選擇了港交所。根據港交所2023年發佈的新規,對尚未盈利的企業放寬了門檻。在港上市,顯然更適合這些資金需求量大,但尚未走出虧損的自動駕駛企業。

自動駕駛公司是有名的“燒錢大戶”。以折戟科創板,轉投港股的縱目科技爲例,招股書顯示,2021至2023年,縱目科技營收分別爲2.25億元、4.70億元及4.98億元,單淨利潤分別爲-4.34億元、-5.88億元、-5.64億元。收入雖在增長,虧損也有所擴大,累計虧損接近16億元。

報告期內,這家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爲120.9%、71.3%、73.9%,佔收入的絕大部分比重。而毛利率顯著下滑,由2021年的13.0%下降至2022年及2023年的7.5%及5.4%。

研發壓力重、毛利率低、商業模式尚未跑通,縱目科技映射出一衆自動駕駛企業的窘境。

小馬智行雖然在L4(高度自動化)業務方面走在前列,但距離真正做到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還需要時間。

隨着特斯拉、小鵬、華爲問界等車企率先向用戶推送了高階智駕功能,智能輔助駕駛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小馬智行內部也重新調整了戰略,除了聚焦Robotaxi和Robotruck(自動駕駛卡車),也成立了乘用車輔助駕駛(POV)業務,試圖更快走向產品商業化。

去年3月,小馬智行曾對界面新聞分享,未來將上市多款輔助駕駛方案、域控制器、工具鏈產品,開拓更多定點項目。在POV上主要做三種產品:輔助駕駛軟件方案“小馬識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方載”、數據閉環工具鏈“蒼穹”。

然而,智能輔助駕駛市場的“蛋糕”並不好啃。特斯拉、小鵬等車企已選擇智能駕駛自研路線,其他頭部主機廠也有多家智駕供應商可選,包括百度Apollo、華爲、大疆車載、Momenta等。

從大廠到頭部公司,從技術迭代速度到價格,輔助駕駛的供應市場已經“卷”了起來。尤其是在近兩年新能源車企價格戰的大前提下,各大主機廠都在想方設法壓縮成本,留給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自然所剩無幾。

“主機廠掙錢都這麼辛苦,上游供應商大概率也沒有好日子。”有投資人對界面新聞如此評價,“自動駕駛公司普遍都還沒有實現自我造血,業務狀況和估值的距離還很大,急需輸血補充彈藥。”

據公開資料統計,2022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披露的融資額度由2021年的1591.9億元銳減至205億元,直接縮水至原先的13%,2023年的情況也並未得到好轉。

一級市場遇冷,加上一些公司可能面臨與投資公司對賭協議中的IPO時間點臨近,從2023年開始,自動駕駛公司涌現出一波“上市潮”。

但上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且同樣伴有風險。上述投資人認爲,“上市只是能做到續命,商業模式的改善仍然道阻且長。”

某智能駕駛硬件企業負責人也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前經濟環境下,大家肯定都有資金壓力。他認爲盲目上市不一定是好事,像海外一些智能駕駛硬件大公司雖然成功上市,但其後由於沒有業務支撐,股價大幅下跌,甚至跌到一美元以下,這反而堵塞了其他的融資渠道。

此外,雖然證監會已通過備案,但並不能保證公司就一定能成功上市。去年8月,同樣具備獨立自動駕駛整車研發,並對外提供Robotaxi服務的L4級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也在證監會網站通過了境外發行上市備案,但遲遲未能完成上市。

在美股上市,還需要考慮技術數據跨境流通的審查問題,以及美國對於中國上市科技企業的強監管。2021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敏感技術和數據的外泄風險爲由,要求圖森未來中美團隊切斷技術交流,迫使圖森未來的美國團隊完全本土化。

爲了提前規避風險,小馬智行已完成中美團隊的拆分,兩家公司的研發、運營等團隊互相獨立。

2024年,包括小馬智行在內的自動駕駛公司仍然面臨商業化和資金難題。扎堆上市背後,如何建立良性現金流和自我造血能力,纔是企業的長期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