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機遇灣區,機遇港澳”: 灣區“海闊憑魚躍”

賀林平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轉眼已經5年多。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勇立潮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大敘事中,有太多的動人瞬間、太多的鮮活面孔,令人過目難忘: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當時正在香港高校任教的醫學博士李林鮮把手機上的新聞反覆讀了兩三遍,激動地喊出聲來:“創業最好的時機來了”!如今,他在香港和深圳同時註冊成立的生物科技企業,已從最初幾個人發展到160人,融資上億元。

澳門中醫師樑偉衡,受惠於粵港澳大灣區港澳專業人士跨境執業的政策規定,獲發橫琴執業證書。每週有一天,過口岸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出診,已成爲他的工作日常。“今年還準備到廣州,開啓‘三城執業’。”談起自己的計劃,樑偉衡胸有成竹。

李林鮮和樑偉衡,在粵港澳大灣區搶抓發展新機遇、解鎖事業新“段位”。放眼港澳,像他們這樣到粵港澳大灣區追夢的有爲青年數不勝數。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爲港澳拓展發展機遇的種種努力,也讓港澳青年收穫人生的新精彩。

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在空間上爲港澳賦能。5.6萬平方公里、覆蓋約86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一片廣闊的發展熱土。用好這裡巨大的優勢,港澳一定能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空間不會自動轉化爲機遇。隨着粵港澳各方的主動作爲、相向而行,粵港澳大灣區還在政策、資源、環境上爲港澳賦能。“跨境理財通”“港澳藥械通”落地實施,“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推動粵港澳三地客流涌動、車流滾滾,橫琴“分線管理”加速粵澳深度融合……空前力度的放權賦權,帶來原創性、突破性改革遍地開花;廣東不斷壯大的大科學裝置和科技基礎設施集羣,爲港澳高校和科學家提供了“家門口搞科研”的便利,更有數億元科研經費跨境撥付,支持港澳與內地協同創新,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還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84家,疊加政策、要素、服務、環境供給,累計孵化港澳創業項目超過5300個,在孵港澳項目數量佔比達40%以上。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香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獲得了高質量發展的無限機遇。從今年春節假期到“五一”假期,大量內地遊客赴港,賞煙花、看賽馬,街頭人羣熙攘。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創輝煌,香港各界人士普遍抱有良好願景。

在與廣東的深度合作中,澳門也不斷擺脫對博彩業的單一依賴。放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以及現代金融業四大新產業蓬勃發展。今年第一季度,合作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2.2%、8.0%,高端製造拉動作用顯著。學習集成電路,以往回澳門不容易找到對口工作的90後青年,在橫琴成長爲優秀的芯片設計工程師。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在思想觀念上爲港澳賦能。廣闊空間、優良環境蘊含的機遇層出不窮,能否抓住,考驗的是眼界和膽識。隨着互聯互通加速、雙向融合深化,每天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演的成功案例、逐夢故事,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青年來到這裡。但不可否認,仍有些港澳居民還未跨過口岸“看一看”,或僅侷限於在粵港澳大灣區“買買買”和“逛吃逛吃”。期待更多更精彩的“灣區故事”在這片熱土上演。

粵港澳大灣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回首過往,一代代有識之士用奮發有爲、開放創新,助力這片熱土“勇立潮頭”;展望新時代,只要繼續敢爲天下先、敢做弄潮兒,你就是那個“勇立潮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