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城鎮作戰設定 未考量我防務需求
漢光演習連兩年轉向挖戰壕等城鎮作戰,後備軍人教召時間、義務兵役延長,均投注民力與國力積極展示決戰戰場設定在陸岸本土的決心。圖/軍聞社
以「俄烏戰爭對嚇阻中國的啓示」等題爲主旋律的官方國防智庫研討會昨登場,知名國際期刊同步刋登共軍登陸臺灣後勤將陷窘困的文章,作者未具名,內容恰好與研討會「相互輝映」,合奏臺灣與友盟緊密連結、臺灣國防政策正確的景像,描繪臺灣戰力提升置重點於城鎮作戰後防務有成。
美方去年起灌輸我國烏克蘭抵擋俄國的陸戰思維,嚴格檢視我本土作戰能量,透過外交遊說從內部改變我軍方態度,除對美一次採購高價岸置魚叉飛彈系統,漢光演習連兩年轉向挖戰壕等城鎮作戰驗證,後備軍人教召時間、義務兵役延長,均投注民力與國力積極展示決戰戰場設定在陸岸本土的決心。
但我國投注大筆預算甚至影響建軍順序的魚叉岸防系統,要拖延至二○二七甚至二○二九年才能獲裝,大批對美軍購裝備延遲交裝,失卻戰備急需的意義,對照美方當時強烈需索我方採購,更形諷刺。
烏克蘭與臺灣的戰場環境不同,俄烏陸地接壤幾乎無險可守,陸軍是作戰主力,海空軍支援,烏克蘭領土廣大以空間換取時間。但臺海天險阻隔兩岸,交戰主力必然爲海空軍與導彈,當陸上對決登場時,恐勝負已定,臺海縱深短淺,共軍作戰節奏快速,首戰即決戰,防務與國力當然要投注海、空載臺,藉由能靈活投射的火力,將主戰場侷限在臺灣海峽與周邊水域。
美衆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臺時,共軍對我軍事威攝,演示首戰以導彈越過本土上空的科目,至今對臺實施海空戰備警巡也是海空封鎖、搶佔要域,臺灣位處第一島鏈要津,陸域戰力固須維持,國家防衛更應結合自身條件評估,否則斥資軍購,也無法有效建軍。
美國前代理陸軍部長惠特利稱美國助臺須考量美軍時間與美國民衆支持,委婉表達要美軍干預臺海情勢,對美方是複雜的政治工程,臺灣在防衛需求應務實面對,因爲臺海發生衝突,這仗多半還是要自己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