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AI 5巨頭金龍年獨領風騷

分析師認爲「美股七雄」應重組,由微軟、超微、臺積電和博通,即 「AI 5」主導。圖/美聯社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科技潮流是否也是如此?

曾風光一時的FAANG是「華爾街瘋子」,《CNBC》財經節目主持人克萊默(Jim Cramer)在2017年提出,用以描述當時全球最大的五家科技公司,分別爲 Facebook(現今的Meta)、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和Google(上市母公司爲Alphabet)。時隔多年,美國銀行分析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在2023年點名一組大型科技股,分別爲Meta、蘋果、亞馬遜、Alphabet、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 和特斯拉(Tesla),並藉用電影《絕地七武士,Magnificent 7》命名,媒體則以「美股七雄」或「七巨頭」稱之。去年「七雄」股價平均漲幅達75%,總市值佔標普500指數近3成。然勢隨時轉,對衝基金 Light Street Capital分析師卡徹(Glen Kacher)認爲「美股七雄」應重組,由微軟、超微(AMD)、臺積電(TSMC)和博通(Broadcom,股票代號AVGO),即 「AI 5」主導。

有道是,「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人工智慧(AI)是全人類的未來,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今年初的達沃斯(Davos)論壇中表示:「由於生成式 AI發展快速, AI在五年內將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認爲:「AI力即國力」、「AI的未來無可限量」。今年將是AI應用落地元年,在PC、手機加速導入,邊緣AI遍地開花下,全球資金自是萬流歸向AI產業,沛然莫之能御。

■臺積電不可或缺 龍年開紅盤直衝700元

AI浪潮風生水起,「AI 5」中,科技先驅微軟已向OpenAI 投資130億美元,持有49%的股份。進而取得OpenAI的GPT大型語言模型(LLM) 和相關軟體,並整合到其整個軟體產品中。近期微軟股價飆升,市值逾3兆美元,一舉超越蘋果,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繪圖晶片大廠輝達無疑是全球AI晶片龍頭,股價漲勢如虹,從去年初以來大漲近4倍。今年以來更狂飆45%,2月12曾漲至746.11美元,創盤中歷史新高,市值一度超越亞馬遜和Alphabet,成爲全球市值第四高的公司,其市值正逐步向2兆美元邁進。超微股價自今年已來已漲近3成,表現不俗。另外,全球通訊晶片巨頭博通股價在過去五年已漲3倍多,可望成全球僅次輝達的第二大AI晶片供應商。

臺積電是唯一「AI 5」中非美企業,在AI引領科技起飛的世代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沒有臺積電就難以造就AI盛世。臺積電今年營收預估將成長22%至850億美元,明(2025)年將進一步成長20%,營收破1,000億美元,公司市值也將隨股價水漲船高。臺股15日龍年開紅盤,權值王臺積電股價開盤一舉衝破700元,收盤大漲近8%,今年迄今更已大漲17.54%,儼然成爲飆股。

■AI 5股價「高處不勝寒」 樂觀中仍有風險

據統計,「美股七雄」市值加總近12兆美元,佔S&P 500 指數的28%,佔整體美股近23%。另MSCI全球股市指數顯示,七雄總權重已超越日本、法國、中國大陸與英國所有成份股權重加總。尤有進者,光是這七雄就相當於整個羅素2000 指數股票市值的4倍。唯其平均的本益比已達32倍,必須要有亮眼獲利成績來合理化不斷炒高的股價。再者,不少投資人憂心,這波AI熱潮會不會重蹈2000年的「.COM」泡沫化慘劇?目前看法二極,思科前CEO錢伯斯(John Chambers)表示,由於參與者太多,多數AI公司都會失敗,AI熱潮在不久之後,將經歷動盪。瑞銀則認爲AI不是泡沫,而是新一輪成長週期,因爲目前市場對科技的需求較2000年的網路產業多元化,相關應用正在導入萌芽中。美國勞工部甫公佈的1月CPI年增率高於預期水準,顯示通膨壓力持續,市場認爲聯準會(Fed)可能推遲到7月纔會降息,不僅道瓊等三大指數聞聲重挫,漲幅驚人的「AI 5」全面回檔。「高處不勝寒」,提醒投資人在市場對AI前景樂觀中,宜注意地綠政治風險等不確性因素干擾,留意個股的合理本益比及估值,慎防追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