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自傳超NG!申請大學眉角多 招聯會影片教學讓你秒懂

▲招聯會錄製影片學生參考如何準備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圖/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大學學測成績將在2月25日公告,考生接着可以透過學測成績參加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等管道,爭取理想的大學校系。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特別錄製影片要告訴學生,備審資料「重質重量」是最大關鍵,雖然凸顯個人特色很重要,但也不能「天花亂墜」。

招聯會表示,許多學生個人申請一階通過後,對於準備第二階的書面資料審查不知如何着手,因此邀集專責大學招生事務師長主管,錄製剪輯書審資料懶人包影片,提供考生在寒假期間隨時上網作功課,瞭解大學端怎麼看備審資料。

義守大學副校長周兆民說,大學看備審資料,最重視的是興趣性向特質與報考學系是否吻合,與修習過相關課程的履歷,至於,參與社團校內外課外活動經驗,常看到學生會寫當過幾個社長、幾屆班代等,但其實這些「數量」完全不是大學想看的。

▲周兆民說,大學重視的是「質」,而非「罐頭式」自傳。(圖/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提供)

周兆民說,大學重視的是「質」,希望看到負責過的活動企劃管理內容中,學到什麼?有什麼反思?也希望能看到有溫度的自傳,而非「罐頭式」自傳,如家裡有多少人,排行、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父母對我的教育非常的採開放跟自由的態度等,這類內容看不出學生的特質、潛力,因此自傳資料應該呈現出主動積極態度,對未知事物具有探索的好心,「重質不重量」纔是大學端希望看到的。

靜宜大學教務長林家禎說,準備自傳、書面資料重點是「如何凸顯個人特色」,但也千萬別寫得天花亂墜,大學教授是真的能分辨,也會利用面試的機會測試。此外,個人申請書面資料只看高中階段,國小、國中獎狀等,除非是具有相當的特殊性且與申請校系的動機有其一貫的脈絡,否則就不用特別列出。

▲林家禎說,書面資料重點是「如何凸顯個人特色」,但也別寫得天花亂墜。(圖/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提供)

中央大學招生組長周弘偉提到,外界常以爲「學測成績越高就是好學生」,其實中央大學從學生入學之後的「就學穩定性研究發現,備取生的入學表現不輸正取生,甚至社區高中學生上大學後的成績表現,與明星高中畢業生絲毫不遜色。周弘偉說,上了大學沒人逼你讀書,如果沒有興趣,沒有讀書紀律,成績表現不會好,甚至休退轉學率達到10%以上,所以自我探索、理解、依照興趣和性向選填志願,格外重要。

招聯會建議考生不妨利用寒假期間,上網觀看特別錄製的懶人包影片,理出準備備審資料的頭緒

大學招聯會相關影片連結:

高中學生學習歷程(P)與大學審查實務(精華版)高中學生學習歷程(P)與大學審查實務(完整版)學生學習歷程(P)與大學審查實務(靜宜大學教務長林家禎)高中學生學習歷程(P)與大學審查實務(高雄義守大學副校長周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