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衆寧可等《W》不看臺劇 編劇徐譽庭檢討「2大關鍵」

記者李湘文綜合報導

韓劇太陽後裔》、《W-兩個世界》接連在臺掀起風潮,也引起大衆臺灣戲劇問題探討。知名編劇徐譽庭13日便透露,最近發現臺劇收視率全面下跌,只有《美好年代》稍微成長,對於臺劇的沒落感到十分擔心,於是分析出2個重要關鍵,引起網友熱烈議論

▲編劇徐譽庭思考觀衆放棄看電視、臺劇,轉移到網路原因。(圖/龍華電視提供/取自徐譽庭臉書)

徐譽庭思考電視觀衆轉移到網路的原因,如果說是厭倦等待播出時間,「那麼爲何,卻又迫切張望着W的地下翻譯版的上架時間?立刻急於搶先追呢?」她指出,在觀衆連低畫質盜版影片都願意看的情況下,或許最重要、最迫切的期待,還是看到「故事本身」和「演員魅力」。

徐譽庭認爲,如果有了演員聲勢口碑效應,說不定能因此小兵立大功,「一路縮小範圍下來,故事、演技,就是我輩生存的關鍵的答案了嗎?」她感慨好幾家紙媒、電視平臺都傳出警報,已經面臨一個時代殞落的時刻,「我發現自己老了,步履踉蹌了。因此只能最後的『拼了』!」深刻的檢討引起許多網友共鳴。

【徐譽庭全文

關心了一下本週的臺劇收視率,發現全面下跌,除「美好年代」微微幅成長之外。

臺劇怎麼了?是一個好大的問題。觀衆真的都去網路世界了嗎?

因爲這問題,在趕稿之中總覺得惶惶不安,於是、偶爾,產生了一些無解的思索

如果,觀衆開始習慣網路的觀賞形式,厭倦了漫長等待電視播出的煎熬,那麼爲何,卻又迫切張望着W的地下翻譯版的上架時間?立刻急於搶先追呢?

如果畫質拙劣的網路盜版可以吸睛,所以對觀衆而言,最重要的、最迫切的,還是回到故事本身?以及演員的魅力?是嗎?

演員聲勢是開機會大門?口碑效應是最終的收視指標?所以,小兵也能立大功?一路縮小範圍下來,故事、演技,就是我輩生存的關鍵的答案了嗎?

隨着數家紙媒傳出憂心的訊息、電視平臺也收到海嘯警報,一個時代即將殞落的此刻,我發現自己老了,步履踉蹌了。因此只能最後的「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