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吹風機,圍剿戴森

201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專業的俞浩,帶領一羣年輕人開始攻堅一項被海外廠商壟斷的技術——高速數字馬達。兩年後,這個曾經跟隨導師參與過國產大飛機C919氣動外形設計的高材生,用造飛機的技術、成功研發出10萬轉/分鐘的高速數字馬達,追平國際水平,並最後做出了超越戴森轉速的高速吹風機。

戴森可能也沒想到,7年前由它教育好的中國百億高速吹風機市場,時下正迎來一羣包括由俞浩成立的追覓、徠芬、直白在內的曾經的"中國仰望者"來共同競爭、甚至蠶食市場。伴隨着高速數字馬達核心技術的攻克與普惠,疊加中國製造鏈優勢,一場圍剿戴森的國產替代戰已經悄然打響。

"中國戴森"創業蜂起

"吹出咱們的名聲"、"剪不斷的情絲、吹不完的牛"、"咱用的是吹風機界的蘋果"。

自2012年第二次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戴森吹風機儼然已成爲中國實力消費階層的地位象徵。上述都是流傳在網絡上消費者之間口耳相傳的段子。

有數據稱,中國消費者爲戴森貢獻了全球70%的銷量。去年,在中國電商平臺,每賣出100臺電吹風機中,可能有近30臺就是戴森。

不過,1983年出生的"英國設計之王"的詹姆斯·戴森,可能怎麼都沒想到,中國國產的高速吹風機崛起如此之快。

在過去5、6年間,一批國產吹風機新品牌,紛紛推出了高速吹風機。他們聲稱,自家的風速比戴森更高,但大部分價格只有3000元戴森的六分之一。憑藉性價比優勢,國產新品牌率先在中低端市場展開分食。

追覓、徠芬、直白,是在消費者中知名度較高的三款中國高速吹風機品牌。觀察這三家企業的創業者,他們出身的背景十分多元,但都算是戴森曾經的"仰望者",並且最終都將趕超的目標瞄向了"老師"。

比如追覓背後的創業者,是精英大學的畢業生俞浩。從來沒有參加過中考、高考、研究生統考的他,一路保送上清華。

他一直有個遠大的飛機夢。他是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者,三旋翼飛行器發明者,跟隨導師參與過國產大飛機 C919 的氣動外形設計。

但這個遠大的夢想,似乎還是難敵2015年戴森推出3000元V6吸塵器給他帶來的刺激。當年,這款大熱產品在中國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增速達到了222%,成就了戴森霸榜至今的高端地位。

受此啓發,當時研究無人機技術的俞浩也開始思索,能不能用造飛機的技術攻克高速數字馬達技術,將尖端科技用於生活普惠,做一家像戴森一樣的科技公司。

高速數字馬達是戴森的核心技術之一,它每分鐘高達11萬的轉速被用於吹風機後,改變了人們傳統用低風速+高溫方式來把頭髮吹乾/烘乾的方式,能讓洗完後的頭髮變得更加順平。

經過幾年的技術探索,2017年俞浩正式成立追覓,並一口氣推出了多品類產品,包括吸塵器、掃地機(包括日後推出的洗地機)、吹風機、機器人等,開始了在這個領域的進擊。其中,當時追平戴森馬達轉速的追覓高速吹風機,以其科技範、時尚感俘獲了不少消費者。

和追覓科技創始人俞浩出身不同的是,如今在各電商平臺表現也不錯的徠芬,它背後的創始人葉洪新出身草根,經濟一度困窘到與父親曾經在垃圾桶裡撿一些過期食品吃。但他後來的成長路徑,完全發揮了浙江人吃苦肯幹、戰天鬥地的精神,成爲一個連續創業者。

從2007年到2018年間,他先後創過的業就有在淘寶上賣服飾和箱包、做飛行器和電動滑板車項目。其中淘寶業務成功爲他賺得了1000萬的人生第一桶金。

雖然後兩個項目,讓他虧了不少,但也給他留下了在電機制造技術、電池管理、電機驅動等方面的業務積累。

2018年,他開始再選新的賽道。當時正值戴森風頭日盛,他對充電頭、吸塵器等十多種產品進行考察,最終選擇了吹風機。

葉洪新的判斷是"儘管市場進入者越來越多,但高速吹風機仍是藍海,一定可以出爆品。"

和俞浩一樣,他也花了兩年時間做研發,2021年徠芬第一代產品上市。之後的一年,徠芬連續迭代三款高速吹風機,迅速擴大銷售市場。

此外,國產高速吹風機還有一個品牌叫做"直白"。比起葉洪新和俞浩兩位80後,直白的創始人喻金明年歲稍長,是70後。他完成的是一個從"打工皇帝"到創業者的轉變。

1999年,喻金明從廣東工業大學畢業後進入松下,成爲松下在華培養的第一代本土工程師。

他在松下一呆就是8年,到了2010年,他加入奔騰成爲個護電器部門的創始人。之後他又跳槽去了九陽。

當時,我國的小家電戰場一年有4600億的規模,美的、九陽、蘇泊爾三足鼎立,讓外國品牌幾乎沒有容身之處。2017年,喻金明從九陽離開,決定自己創業,而他選擇吹風機這條賽道,用的是排除法。

小家電中,分爲廚房環境生活、家庭清潔和個人護理三大類。其中個護類是國產品牌發育最晚的,市場還沒有徹底飽和。

個護類的剃鬚刀已經有了飛科,電動牙刷市場已經被飛利浦和歐樂B瓜分完了,想來想去,只有高速吹風機這一條路了。2017年,喻金明在杭州成立直白,並推出了第一代產品。

以上這幾位都是國產高速吹風機新創品牌的縮影。可以看到,相比較於此前新消費類品牌創始人擅長營銷、弱產品研發的樣貌,這些品牌在產品研發上使力頗多。

追覓科技創始人俞浩就表示:"追覓是一個硬科技科技型企業。"這代表了他對自身的定位和對行業的認知。

國產攻克了戴森"卡頭髮"的技術

戴森的壁壘不是一天建成的。國產新品牌想要挑戰戴森,並不容易。

熟悉戴森歷史的朋友,應該對創始人戴森艱苦卓絕的創業史並不陌生。爲了打造戴森最初的起家式產品——吸塵器,這個英國男人曾經5年沒有收入,在經過5126次失敗實驗後,才於上世紀80年代在自家後院裡成功研製出一款氣旋式真空吸塵器。

這款吸塵器日後徹底淘汰了傳統吸塵器需要的集塵袋或過濾器系統,能吸附0.5微米甚至更小的塵埃,減少了主婦們的麻煩,讓清潔不再勞累。

憑藉這款發明,戴森發了財,還獲得了英國王室頒發的榮譽。戴森後來這樣總結他成功的經驗:"應該歡迎失敗,而不是避免失敗。"

許多人認爲,氣旋分離技術是戴森系列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但背後驅動這項技術的核心組件其實是馬達。尤其是超高速馬達,它的轉速越高,效率就越高,不管是吸還是吹,都能讓產品有更好的消費體驗。

2004年,戴森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高速馬達——數碼馬達,成爲戴森日後馳騁市場、構建壁壘的關鍵技術之一。

它不但轉速快,而且還因爲體積小,可以依靠它開發更多產品——比如日後戴森陸續推出的幹手器、無葉風扇、以及2016年正式面世的高速吹風機,都受惠於此。

那麼,國產高速吹風機在技術實力上,與戴森相比是怎樣的,又是如何趕超的呢?

追覓科技中國區副總經理郭人傑告訴《真故研究室》,首先從結果上來說,目前國產吹風機在高速數字馬達技術攻關上已經實現了自主可控。然後,國產高速吹風機在過去幾年大概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當中有許多彼此摩拳擦掌、你追我趕的細節。

一是2019年之前,國內市場上高速吹風機相關技術的穩定性還沒做到最好,這個時候戴森仍具備市場的優勢地位;同時當時國內市場更多流行的是普通電吹風機,轉速多在2萬轉/分鐘上下。

二是2019年-2022年底,國內高速數字馬達技術持續突破,改變了局面。

比如戴森吹風機公開的最高轉速爲每分鐘11.5萬轉,而追覓科技的高端系列產品已經搭載了13萬轉的高速數字馬達。現在,追覓科技已經量產16萬轉的高速數字馬達,甚至還儲備了20萬轉的技術。據說追覓每年有超過12%的收入投入到研發中,公司70%都是研發人員。

徠芬的吹風機產品也搭載了11萬轉的高速馬達,和戴森不相上下;直白吹風機產品的轉速則在10萬轉上下。

三是2022年底到現在,是國產品牌定格局的階段。"技術的突破已經對消費者形成普惠效應,接下來就是如何打出品牌力。"郭人傑說。

技術突破被認爲奠定了國產高速吹風機品牌進行突圍的基礎。但國產品牌並不滿足通過傳統代工方式來造產品,而是致力於打造全產業鏈的製造實力。

郭人傑介紹,當時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在12萬轉/分鐘這個節骨眼上,國內外企業是一起突破的,但當時還需要用到日本供應商來支持一些零部件。

不過在突破12萬轉之後,"我們開始研發15萬轉高速數字馬達技術。這個時候,全球供應商都沒有相關技術能力。於是當時我們帶着中國高速數字馬達的上下游供應商,一起搞技術攻堅,最終成功突破了15萬轉技術水平,當時日本就沒有做下來,這讓中國高速數字馬達的供應鏈技術水平提升到了全球最高,現在很多國外廠商在做高速數字馬達的時候,都需要來國內找追覓的供應商合作。"郭人傑介紹。

對產業鏈重視就帶來三個結果,一是企業能對終端產品品質進行全程把握,掌握業務鏈條也有助於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能及時、靈活地調整供應;二是降低了中間成本,讓產品具備性價比優勢;三是國產技術普惠及外溢,也帶動了全行業製造的水平。

"時下國內10萬轉上下的高速吹風機品牌已經越來越多,就是受惠於我國整體產業鏈的提升。"郭人傑表示。

目前,追覓科技在蘇州自建和迭代了四代工廠,員工人數逐代遞減,從第一代需要數十人,到第四代已經打造成無人智能工廠,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智能工廠在高速數字馬達的生產中,能夠保證工藝水平、產品品質的優質度。

徠芬也對外公佈稱,其所有零部件全部實現了自研自產,從電機、電控到組裝,都是自己工廠來操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有句話說,"中國製造擅長把天價變成白菜價"。在覈心技術突破+中國製造優勢下,國產高速吹風機在600-1000元左右的中端價位,以及600元以下的性價比價位,快速擴大了市場份額。

據各品牌對外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到之後的5個月,直白的月銷從近10萬增長到500萬元;

2022年前9個月,徠芬在國內高速吹風機線上市場的銷量份額高達64.5%,超過戴森三倍多;

今年618期間,追覓高速吹風機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超過440%。除了國內市場,追覓還在積極開拓外國市場。

國產高速吹風機能否"下克上"

雖然不斷在擴大中低端市場的份額,但國產吹風機似乎並不滿足於在中低價位區間野蠻生長,它們也覬覦着戴森所佔據的高端市場。

據瞭解,追覓就將在近期推出3000元價位左右的高速吹風機。其它品牌也有一些類似傾向。這背後既有成本邏輯,也有品牌邏輯。

成本邏輯來自於國產品牌在高速數字馬達研發上投入了成本,如果定位於中低價位,在利潤創造上存在難度。品牌邏輯則是希望告別中低端的定位,像戴森那樣創造更多的品牌溢價,形成用戶粘性。

目前,討論國產高速吹風機是否能向戴森發起"下克上"爲時尚早。況且戴森也並不弱,畢竟它已經在中高端用戶中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心智。但如果看其它行業,"下克上"在中國的家電及3C史上,呈現出兩種劇情走向。

一種是白色大家電。在數十年之前,國人對於國產家電也是自信心不夠。買家電首選是進口,冰箱要買西門子的,電視要買索尼的,空調要買三菱的。

但如今,中國白色大家電早已崛起,不但在國內市場佔據大頭,在品牌上也實現了多檔次定位,還收購了不少此前知名的海外品牌,進行全球化佈局,這成爲"下克上"的成功學故事。

一種是手機行業。中國的手機行業,一直想要對蘋果的高端機市場發起挑戰。這方面以華爲和小米爲代表。

不過由於芯片等卡脖子問題存在,華爲在臨門一腳時卻遭突襲。小米則是有推出貴的手機,缺的是沒有太多願意掏高價購買小米的消費者。中國在手機行業的下克上方面,還難言取得了成功。

回到高速吹風機方面,目前國產高速吹風機品牌的知名度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各家也在營銷上不斷髮力。

比如今年追覓就計劃在全國加速開店,通過線下品牌露出疊加線上銷售,形成品牌的能見度。

徠芬則打出技術普惠的旗幟,繼續堅持走性價比路線,力求給廣大普通消費者帶來技術紅利。此外它也注意打造自己的硬科技範。

在徠芬的品牌出圈中,2021年,徠芬吹風機品牌發佈會視頻在B站上火了是一個關鍵節點。雖然發佈會場景略有些簡陋,但這並不排斥它的受歡迎程度。

其成功的秘訣在於這條視頻以其稀缺性以及內容之硬核,獲得大量B站用戶的關注。

它從吹風機的發展史講到發動機馬達轉速,從氣流爆發力講到頭髮的毛鱗片,期間夾雜着諸多物理原理、實物講解,還在中國科學園承建的消音室裡做競品對比實驗。也正是因爲這條視頻,爲徠芬的產品營銷打開了局面。

直白則在中國女性個人護理方向死磕,在打造出吹風機品類的王牌產品後,其稱還將會在其他護理電器發力。

其實戴森當初進入中國市場也不是一帆風順。

2006年,戴森第一次進入中國,並在南京建立了電機工程基地。不過這次試水卻以戴森的黯然離場告終。當時市面上常見的吸塵器一般來自日本品牌,售價在1000元左右,而戴森真空吸塵器的定價爲3000-4000元。而當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爲1.16萬元,戴森吸塵器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太貴了。

2012年,戴森再次進入中國市場,這一次它成功了。它本身的技術壁壘毋庸多言,還有一點是它趕上了中國人收入快速增長的紅利。

現在,國產品牌也面臨着紅利,但可能品牌不是一夜之間建成的,它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