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規模化商用需要上下游密切協同

國際民航業有一句名言:“好飛機是造出來,也是飛出來的。”從研發生產到交付運營,國產大飛機從“造”走向“飛”,如何“飛”得更好成爲行業關注的重點。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航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養民提出了《關於推動國產大飛機C919規模化運營的提案》。他表示,相較於國際上成熟的同類機型,國產大飛機在規模化商業運營上尚處於初級階段,需持續探索國產大飛機規模化運行模式,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建議圍繞零部件維修保障體系、運行保障體系、商業運營資源配置、相關政策配套等多方面,進一步協同發力。

對於如何推動國產大飛機順利實現規模化商業運營,李養民表示,這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密切協同配合。他建議,要進一步完善運行保障體系,大力支持國內製造企業圍繞C919開展產品研發,同時做好運行保障,保證國產民機運行效率,提升市場競爭力。

C919的前期研發和製造涉及了多個行業和技術領域。隨着C919的商業運營走向規模化,對產業鏈各環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將產生新需求,因此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也會根據其設計要求和需要進行迭代發展。

在C919的產業鏈中,研製和生產打頭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是運營和維修。運營主要指飛機保持持續運營的狀態,航空公司、物流公司、民用機場等是參與的主體。C919在運營時,需要航空燃料,因此就會涉及到能源化工企業;維修則包括維護、維修、大修和改裝。

截至2023年底,東航C919機隊累計飛行1956.16小時,累計承運旅客81668人次。因此,運行保障能力對C919的規模化商業經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維修和運行保障體系、商業運營資源配置外,李養民也提到了配套政策的支持。他建議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希望相關部門統籌研究出臺一系列定製化的扶持政策,例如爲國內機場建設國產客機保障相關基建項目提供進一步支持等。

C919等國產客機的產業鏈上,涉及多項關鍵技術和多個環節主體個人。因此,政策的支持能夠令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一同給予國產飛機從“造”到“飛”最大的保障。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牛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