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一定得用藥?臺東馬偕醫師這麼說

臺東馬偕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莫嘉敏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以藥物及行爲治療爲主。(蔡旻妤攝)

臺東馬偕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莫嘉敏提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腦部發育較正常小孩慢2年。(臺東馬偕醫院提供/蔡旻妤臺東傳真)

衛福部統計全臺灣約7%的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臺東馬偕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及衝動等。臺東馬偕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莫嘉敏提醒,被診斷爲過動症的小孩,必須多管齊下,包括使用藥物、行爲治療,另外輔以親職教養諮詢。

莫嘉敏指出,有些家長擔心過動症的小孩被標籤化,因此放任不管,或因害怕吃藥而諱疾忌醫,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低下,人際關係不佳,後續易引起憂鬱症及偏差行爲等,她強調,「目前藥物選擇多,且大部分無明顯副作用」。

臺東馬偕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指出,許多孩子回診時表示「現在同學比較喜歡跟我玩」,或「老師有稱讚我很棒」,顯示這些孩子能力都不差,但因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未妥善處理,而影響了表現真的不值得。行爲治療最核心的原則就是獎賞好行爲,忽略或限制壞行爲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可能影響過動症,持續忽視或謾罵孩子,可能導致惡化。

莫嘉敏提及,近年臺東有許多人從外縣市移入,主要喜歡臺東無拘束生活,但卻發現小孩出現好動的症狀而就診,經過與家長詳談,進一步評估才發現是環境改變,從大都會的緊湊生活突然得到釋放,造成小孩的適應障礙,並非真正的好動。她呼籲家長,若小孩特別不專心或好動,應提早就醫,由專科醫師一起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