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恐慌」會降低防疫!臺大建議強化信念:常互相問候「洗手沒?」

臺大專家建議現在每個人除了自我提醒,也要常互相問候「我洗手了,你洗了沒?」。(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今(24)日召開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說明會,提到若民衆過度恐慌時,可能增加無助感,甚至視感染爲宿命,反而降低防疫行爲;專家認爲此時臺灣社會若有共識一同往前走,可以渡過這波疫情,不要只是用追劇的心態來追疫情進度,重要的是提升衛生識能、有實際防疫行爲,特別是「勤洗手」,建議現在每個人除了自我提醒,也要常互相問候「我洗手了,你洗了沒?」

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學院與社區科學研究所黃俊豪副教授,透過行爲觀點探討新冠肺炎防疫行爲,他分享根據近期調查,有7成7民衆表示「有增加洗手頻率」,這些族羣女性、已退休長輩已婚者居多;而2成3民衆表示沒有增加洗手頻率,族羣以男性學生單身未婚人士居多。

黃俊豪副教授表示,分享這些數據並非要人們標籤化」,不要貼上男性或單身就比較髒的標籤,只是如實呈現數據結果,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宣導勤洗手。特別是在「沒增加洗手頻率的民衆」當中,有20.2%在如廁後、45.2%在用餐前沒有每次都洗手。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黃俊豪副教授,透過行爲觀點探討新冠肺炎防疫行爲。(圖/記者林育綾攝)

黃俊豪提出強化防疫信念方法,尤其是「要認真相信洗手對防疫有效」,其他包括提升健康識能、平時養成良好健康行爲,正確洗手勿接觸眼口鼻;加強風險溝通、減少民衆恐慌心理

他提到,若民衆過度恐慌時,可能增加無助感,甚至視感染爲宿命,反而降低防疫行爲,因此要「相信且認爲勤洗手能防疫」、「加強衛教宣導」。

他也說,洗手5時機、5口訣(溼搓衝捧擦)雖然很多人知道,但「搓」的口訣(內外夾攻大力腕)還不是非常多人知道,另外「空有知識不等於轉化成行爲」,只知道口訣不等於會認真洗手,所以正確且實際執行非常重要。

▲黃俊豪提出強化防疫信念的重要5點。(圖/記者林育綾攝)

專家強調此時此刻「沒有局外人大家都是利益關係人」,黃俊豪也說不要只是用「追劇」的心態來追疫情進度,雖然瞭解疫情發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實際轉化成防疫行爲、勤洗手。

臺大公衛學院詹長權院長也說,此時臺灣社會若有共識做好防疫,一同往前走,相信可以渡過這波疫情,民衆也要相信即使感染,入院也能受到良好照顧(不能因此隱匿病情)。而就目前案例看來,許多是隻有咳嗽但無發燒,所以在乾咳的時候,人們就要自主衛生管理戴上口罩及就醫,期望我們的社會能做到「沒有一個乾咳者沒戴口罩」,不要讓醫療體系因爲過度勞累而降低防疫。他也建議,現在每個人除了自我提醒,也要常互相問候「我洗手了,你洗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