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欲返30年前榮耀 日半導體重整現況曝

1970年代,發明電晶體與IC晶片的美國,開始慢慢稱霸世界半導體市場。但好景不常,日本仗着國內消費者產品大量需要晶片下,在1980年代時期,電腦的記憶體項目就超越美國,且在80年代後期市佔率已躍居全世界一半以上。

在美國驚覺半導體產業已被日本整碗捧去時,在1990年代開始全力打壓日本。終於,1993年時美國又超過日本,再度成爲全球最強半導體國家。經過這30多年,日本對晶片產業的影響力,已從當初過半大減至僅剩不到兩成。

此時,日本首相正加速想拿回半導體的話語權,廣邀各國大廠至日本蓋廠,並提供各項租稅優惠以及補助金。現在又主導業者這項上兆日圓的收購案,就是要強化整條供應鏈。

去年11月,臺積電宣佈斥資70億美元在九州熊本新蓋一座晶圓廠,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12以及16奈米晶片。投資大股東包括索尼集團,以及汽車零組件大廠商電裝等,都是臺積電日本這座廠的未來主要客戶。

美國記憶體業者美光在5月曾表示,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未來幾年要在極紫外光高階製程(EUV)投資5000億日圓,約35億美元。美光表示,將成爲首家把EUV技術引入日本量產的晶片製造商。

至於三星電子,路透社3月接獲爆料,這家韓國最大財閥正在考慮,將在位於橫濱現有研發中心附近,建立自己首條晶片封測產線。這整項新投資案,據悉規模在300億日圓左右。

日本8家大財團以及政府共同支持成立的Rapidus,今年2月表示,將在日本北海道的千歲建立晶片廠。Rapidus與IBM合作研發以及量產高檔2奈米晶片,希望在投入量產之前,先於2025年推出原型產線。

日本政府曾指出,計劃最晚到了2030年,能將日本製造的晶片,銷售量大增3倍,上看15兆日圓,故補貼臺積電4760億日圓,大約是蓋廠成本的一半。從日本政府先拿到700億日圓補助金的Rapidus,可望再有額外3000億日圓補貼。三星應也可得到150億日圓左右。

日本3月時表示過,將限制23種晶片製造設備出口,讓自身的技術管制,與美國壓制中國大陸製造先進晶片能力的方式都是一樣的。日本雖沒有將中國大陸列入限制對象,但日本製造商需要有政府發的出口許可,才能出貨至全球各地。

JIC基金於2018年設立,日本政府出資200億美元,用來支持日企,提高日本競爭力。JIC已取代2009年成立的INCJ(產業革新機構)資金及時雨角色。過去,INCJ也幫助過車用晶片大廠瑞薩電子,以及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ese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