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和平研究所:中俄牽動區域緊張形勢 東亞歐洲武器進口大增
過去10年東亞、大洋洲與歐洲武器進口量大增,主要是受到中國與俄羅斯的影響。(圖/美聯社)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報告顯示,過去10年,東亞、大洋洲地區的武器進口持續強勁,主因是與中國關係緊張。與此同時,歐洲受俄羅斯的影響,武器進口亦大增19%左右,爲全球增幅最大的新熱點。
《德國之聲》報導說,SIPRI比較並分析過去10年全球武器進出口資料指出,儘管2017-2021年與2012-2016年相比,全球的主要武器貿易下降4.6%,但在歐洲、東亞、大洋洲和中東等地,武器進口卻不斷增加,或至少保持了高比率的增長。
SIPRI的武器轉運專案高級研究員韋茲曼(Pieter D. Wezeman)表示,這些地區的武器進口情況,「令人擔憂武器集結」。
報導指出,根據SIPRI的報告,亞洲和大洋洲仍是全球主要武器的最大進口地區。2017-21年間,全球43%的武器貿易都是輸入至這兩個地區。全球10大武器進口國有6個在亞洲及大洋洲,包括印度(11%)、澳大利亞(5.4%)、中國(4.8%)、韓國(4.1%)、巴基斯坦(3%)和日本(2.6%)。
此外,亞洲及大洋洲的武器貿易雖然略降4.7%,但若拉近觀察可發現,區域之間的武器進口增減幅度其實落差極大。比如2012-16年至2017-21年間,南亞、東南亞的武器進口分別下降21%、24%;但同時期,大洋洲與東亞的增幅卻依然強勁——大洋洲武器進口大幅增長59%,主要是因爲澳大利亞的武器進口增長了62%;東亞的武器進口則增長了20%。
報告認爲,中國與亞洲、大洋洲許多國家之間的緊張局勢,是該地區武器進口的主要驅動力。至於近年與中國關係衝突頻頻的印度,在上述兩個期間武器進口反而減少了21%。儘管如此,印度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而且正計劃恢復從俄羅斯大規模進口武器。
SIPRI報告說,臺灣武器進口在2012-16年和2017-21年這2個時期,縮減了68%,但預計會在未來幾年將大幅增加。俄烏危機爆發之後,關於臺海局勢、臺灣是否增加軍費支出、軍備採購等討論,亦受到國際關注。
根據SIPRI最新報告,歐洲是武器進口增幅最大的地區。2017-21年,歐洲國家的主要武器進口比起2012-16年增加了19%,並且佔全球武器貿易的13%。
韋茲曼解釋:「大多數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嚴重惡化,是歐洲武器進口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特別是對於那些無法透過本國軍火工業滿足其需求的國家。」他說,這個趨勢是在俄羅斯於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開始的。
儘管整個2017-21年間,烏克蘭東部持續發生武裝衝突,但該國在此期間的主要武器進口仍非常有限。SIPRI分析指出,部分原因是該國的財政資源有限。此外,烏克蘭本就擁有自己的的武器產能,加上其主要武器庫都是源自蘇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