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中國VS.印度 投資龍象誰勝出

高盛預估,從現在到2075年,約50多年時間內,印度在全球股市的市值,可望狂增4倍,市佔率上看12%,屆時可望跟陸股並駕齊驅。同樣的區間,美股規模將會縮小一半,比重降至22%而已。

印度與中國大陸各有各的利基點,中國大陸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有着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先進技術的製造業。印度則是跟西方國家關係更密切,勞動力參予羣衆較年輕外,GDP每年上看6至7%,均贏過中國大陸。

資產管理業者瑞士百達Pictet表示,印度股票愈來愈貴,從2016到2022年,印度大盤的年線每年都在墊高,未來12到24個月內,看好陸股表現,因爲經濟成長將重現,目前股價也相對較低。

著名的基金經理人Mark Mobius認爲,中國大陸應該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出現高成長,但仔細找的話還是有獲利機會。從長線來看的人口結構以及特定公司成長前景來看,印度整體的競爭力較優。

在印度選股以科技類股以及數位族羣爲主,個股像是鋼鐵的APL Apollo Tubes、醫療檢測的Metropolis Healthcare、電腦軟體的Persistance Systems、數位地圖的CE Info Systems,以及提供機場服務的Dreamfolks Services都相當不錯。

投資公司Matthews Asia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市場都有加碼,不是選擇哪一個,另外一個就不去投資。偏好印度的金融類股,當地民衆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較看好ICICI Bank,儘量避開國企銀行,私人的會比較好。

至於人力結構的話,印度雖比中國大陸要好,但考量到中國市場的規模,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陸人口老化程度沒太嚴重,若人均所得能從目前1萬到1.2萬美元左右,大幅增至2萬到3萬美元,那就會更好。看好個股像是,房仲服務的貝殼找房,以及最大線上旅行社者攜程集團。

高盛認爲,中印兩國都表現良好,印度是一個長期且成長空間更大的市場。中國的重點是在出口、基礎建設以及房地產。展望未來,將押注內需消費,大量被壓抑的儲蓄與需求可望大量釋出。

根據彭博社彙整數據,截至5月底,高盛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中,中國最多的持股包括,當地最大的兩家網路公司騰訊以及阿里巴巴,還有白酒製造商貴州茅臺。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指出,就基本面來說,中印都很好,但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純粹從價值角度來看,偏好中國大陸。會選產業升級以及位居價值鏈上游的陸企,例如醫療保健以及再生能源等產業。

看好印度金融股,尤其是民間銀行與保險業者。經濟持續強勁成長下,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對金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應會大增。另外,消費也不能小覷,人口不斷成長下,消費能力會更強。截至5月31日,摩根大通印度基金的主要持股是金融機構ICICI Bank和住房開發金融公司HDFC,以及訊息技術業者Infosys。

匯豐資產管理指出,特別看好印度房地產,也看好金融業,尤其是最大的民間銀行。截至5月31日,匯豐銀行印度股票投資組合中,主要持股包括HDFC以及ICICI Bank,還有大財團Reliance Industries。

至於中國大陸,匯豐看好通訊服務、訊息技術以及工業類股,也在國企中找尋獲利機會。截至5月31日,匯豐中國股票投資組合中,有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以及網路電玩業者網易。

倫敦資產管理業者Jupiter認爲,印度爲數衆多的年輕人,無疑是經濟成長的強大動力。儘管印度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在許多方面都有最先進的數位經濟,消費、金融和公共事業等,將從印度的人口紅利中獲益最多。截至5月底,Jupiter亞太收益基金中,最大持股公司是印度煙商ITC。

Jupiter坦言,沒持有中國大陸公司。未來幾年中,中國大陸與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歐洲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同時,也不看好大陸國內情勢發展,北京政府對騰訊與阿里巴巴等大型陸企的影響力恐怕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