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前Fed官員:高通膨非壓力 可助完全就業

美國聯準會(Fed)兩位前朝官員就認爲,若未來物價持續走高也不是件壞事,因爲可以將經濟成長,升級到經濟學所稱的高原期,同時,也可助於就業市場良性發展,更多民衆可藉此受惠。

這兩位前Fed官員,一位是時任研究主管Wilcox,另一位則是現任財長葉倫在當時擔任Fed主席時的特別顧問Reifschneider。兩位學者專家認爲,新冠疫後時期,美國利率一旦回到正常水位時,建議通膨目標應從目前目標值2%提高到3%,並可利用突然降息方式來達到此目的。

若把眼光放遠拉到15年後,一旦通膨率達3%,失業率與平均數比較,預期至少還可再降0.75%,因爲每年光是新增的就業人口數,大概就有120萬人。

同時,高通膨也可讓一些在人力市場遭邊緣化的族羣,有機會再重回職場。一旦有了工作就代表有收入,也有一些所謂的社會地位,應可減少被歧視與受到不公平對待機會。

低息環境可造就人力市場蓬勃與工業生產增加,不過,也有可能會讓信貸過於寬鬆,進而營造泡沫化的風險。屆時,可升息對抗通膨,萬一不幸有經濟衰退情況,對聯準會而言也不會是個問題,因爲不至於會有失控疑慮。

衡量通膨指標,同時也是Fed所關注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6月來到3.5%高位,也讓市場擔憂,聯準會會不會因此有提早調高利率決定。

目前,聯準會的通膨目標大約是2%,這個數字也廣泛被市場接受,連遠在亞洲的日本與韓國,都是在爲達到2%通膨而努力。另一方面,萬一薪資減少,物價滑落導致通貨緊縮發生,纔是這些國家的央行所最不樂見的。

因過去10年以來,美國聯準會一直不能將通貨膨脹拉昇至2%位置,所以即使目前美國通膨已超過2%,也不見Fed有任何想要打壓的動作,因爲就是默許較高的通膨,可以充斥在市場上一段時間。

許多全球有名的經濟學家也認爲,聯準會要取消2%通膨限制,應該放手不要管纔對。其實這2%的通膨目標,當初是在全球因各種理由,導致利率偏低時所訂的。同時,也使得美國聯準會的隔夜利率,目前落在接近零的下緣位置。

倘若景氣進一步衰退,聯準會再降息空間就很小了,所以纔會出現以往非常規的債券買回手法,現在已躍身爲主流使用工具。美國聯準會爲抗疫,不僅把利率調降至趨近於零,而且每月都會固定購買1200億美元的長債,好把借貸成本給壓低就是最好的例子。

市場又聽到要有高通膨的聲音,如此也會帶動聯準會提高通膨目標。還有,萬一日後又有需要大幅降息以搶救經濟時,聯準會纔有子彈與資源可以應用。

目前,聯準會利率架構5年後會再次審視,而日前飆升的通膨已不復見,失業率也已略低於平均值,所以應可再調降利率,讓市場資金更寬鬆好增加通膨環境。很多學者專家也認爲,不管是自己或跟其它國家一起拉高通膨目標,從長遠一點的時間來看,應該是優點大於缺點,或許也可達到完全就業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