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肺癌早期偵測計劃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成合作醫院

國健署推出「肺癌早期側測計劃」,新竹臺大分院和生醫醫院成爲計劃合作醫院,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羣進行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羅浚濱攝)

國健署爲改善國人肺癌高死亡率現況,7月1日起推出「肺癌早期側測計劃」,新竹臺大分院和生醫醫院成爲計劃合作醫院,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羣進行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以期早期發現肺癌進行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新竹臺大分院影像醫學部醫師陳信銘表示,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之首,系因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根除腫瘤,因此找出有效的篩檢工具,早期診斷是存活的關鍵。

陳信銘指出,依照臺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患者中,從不吸菸者的比例高於吸菸者,中研院「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臺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羣之研究」,發現偵測率爲2.6%,高於國外肺癌篩檢偵測率0.9%,且偵測出的肺癌大多數爲零期或1期。

肺癌原因很多,常見成因多半來自菸害、空氣污染、特殊職場、居家環境暴露有害物質、有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或長期曝露於充斥排油煙環境,這些內外因子都會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

陳信銘舉1名50歲男性,煙齡有30年,過去半體重下降10公斤,痰中有血,檢查發現是第3期肺癌,必須接受化學治療。有位44歲不吸菸的婦人,有肺癌家族史,在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早期肺腺癌,術後恢復良好。

爲改善肺癌高死亡率,衛福部國健署提出「肺癌早期偵測計劃」,新竹臺大分院和生醫醫院是計劃合作醫院,進行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

院方建議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家人經診斷爲肺癌的民衆。50至74歲重度吸菸,有意願戒菸者,可逕洽新竹分院與生醫醫院癌症篩檢櫃檯,若符合國健署「肺癌早期偵測計劃」資格,即可參與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