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上路倒數 司法博物館特展4日開展
司法院於國定古蹟司法博物館舉辦「我是國民,也是法官-國民法官制度特展」,司法院長許宗力(前排中)邀請民衆觀展。(曹婷婷攝)
民衆透過特展瞭解國民法官參與重大刑案審判的過程。(曹婷婷攝)
國民法官新制明年元旦上路,司法院長許宗力以臺灣司法史上最大規模的「法律白話文運動」形容,司法院也從今天於國定古蹟舊臺南地院(司法博物館)舉行國民法官制度特展,展期爲期1年,展覽仿造國民法官法庭場景,讓民衆體驗國民法官在法庭上審理案件的過程。
國民法官明年元旦將上路,司法博物館舉行國民法官制度特展標記倒數時間。(曹婷婷攝)
許宗力表示,國民法官制度是臺灣司法史上首次人民可以參與刑事審判的里程碑,2023年元旦起,年滿23歲的國民,在設籍地住滿4個月,就有機會被抽選擔任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共同審理案件。
許宗力也說,國民法官新制也可說是司法史上規模最大的「白話文運動」,希望國民法官法庭審判長能用素人也能聽得懂的語言,說明法律觀念,且法官、檢察官或辯方律師在法庭辯論攻防,也須取信於國民法官,也要以白話文字讓國民法官瞭解法律理念,藉此縮短人民與司法距離,也讓判決結果更接地氣。
他提到,待國民法官制度實施5、6年後,將針對實施結果及缺失進行通盤檢討,司法院已組成國民法官制功效評估委員會,邀律師及民間團體檢討,未來如立法者許可,也不排除實施陪審制度。
國民法官將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23年上路,針對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殺人案和故意犯罪致人於死案審理,第二階段2026年上路,納入重大刑案或重大犯罪,讓司法界與老百姓熟悉制度後,未來重大貪污案也可能納入。
至於未來是否實施陪審制度?許宗力說,待國民法官制度實施5、6年後,將針對實施結果及缺失進行通盤檢討,第一階段針對殺人案和致人於死案件審理,司法院已組成國民法官制功效評估委員會,邀律師及民間團體檢討,未來如立法者許可,也不排除實施陪審制度。
臺南地院國民法官專庭庭長陳本良提到,臺南地院舉辦10多場模擬法庭以來,觀察到一個現象,即國民法官年齡如偏高,因人生閱歷豐富,多願意給被告自新機會,量刑較輕,反之,年紀輕的國民法官則多主張重刑。
此外,模擬法庭的正選國民法官無人缺席,民衆對於能參與審理都相當躍躍欲試,而且一般民衆多從生活經驗角度切入,超乎職業法官的想像,也爲案件審理激起不少火花。
司法院配合特展也別出心裁特製「你心中的那把尺」。(曹婷婷攝)
司法院配合特展也別出心裁特製「你心中的那把尺」,作爲這次特展限量紀念品,寓意每位國民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因各自生活經驗、人生閱歷、價值觀不同而有不同的衡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