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日經濟活力十足,促消費政策還有哪些空間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各地消費市場亮點十足,假日經濟活力持續釋放。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國慶節假日7天,全國國內出遊7.65億人次,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7008.17億元,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和7.9%。

國慶消費市場的繁榮活躍印證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的特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國慶節假日進一步激發了居民旅遊出行等消費需求,加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進一步顯效發力,穩就業促增收相關政策持續落實,消費有望繼續擴容提質。

需求不足是當前制約經濟回升向好的一大堵點。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促消費政策密集出臺、不斷加力。多位專家分析,促消費政策仍有優化和提升空間,可以考慮擴展消費補貼政策的支持範圍、支持對象和支持力度,進一步涵蓋金額較小、具備黏性的服務類消費,也可聚焦更具有購買力和成長性的大學生和青年羣體,同時加大補貼比例。從中長期看,要推動改革、完善機制,進一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羣體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假日消費市場火熱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20.03億人次,日均2.86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9%,比2019年同期增長23.1%。

國慶假期羣衆出遊意願高漲,其中不乏亮點。比如,“跟着演出去旅行”有力激發消費新動能,據測算,假日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4.43萬場次,同比增長14.5%;票房收入22.09億元,同比增長25.9%;觀衆1169.7萬人次,同比增長13.3%。

商圈街區節日氛圍濃郁,假日期間,納入監測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達9686.23萬人次,按可比口徑每夜較2023年增長25.4%。受益於簽證和通關政策優化、免籤國家範圍擴大、入境旅遊服務便利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入境旅遊持續升溫。

“小而美”的縣域旅遊成爲文旅消費的新增長點。攜程數據顯示,九寨溝、安吉、香格里拉、平潭、都江堰、景洪等熱門的縣級市和縣城在國慶首日都分別實現旅遊訂單109%、86%、74%、67%、51%、50%的增長。國慶首日,臨汾隰縣、蘭州皋蘭等縣域旅遊訂單同比增長超6倍;百色樂業、赤峰林西、臨滄鳳慶、韶關乳源、保定淶水等縣域旅遊訂單同比增長3倍以上。

稅收數據成爲消費市場火熱的印證。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居民消費市場展現較強活力,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1%。小吃、快餐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1%和9%。露營、民宿休閒新場景、新形式不斷更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3.2%和6.3%。長假期間,居民通過觀演出、看電影、逛書店等方式滿足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帶動文化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5.2%。

不僅服務消費火爆,商品消費也可圈可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來汽車、傢俱家電及家居類商品消費快速增長。國慶假期,“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車企推出降價促銷、購車優惠、購車禮包等優惠,全國二手車銷量同比增長65.9%,汽車新車銷量同比增長11.7%,其中新能源車同比增長45.8%。

與此同時,各地通過打折讓利、線上團券等方式惠及消費者,促進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長149.1%。傢俱、裝飾材料、塗料等與家居裝修相關的商品銷售也呈快速增長態勢,同比分別增長35.7%、12.9%和26.2%。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特別是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兩新”政策,已成爲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重要措施,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國慶假期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旺,消費市場活力足,消費驅動經濟增長持續加力。

促消費政策持續加力

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促消費政策不斷加力。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並作出一系列部署。相關部門也積極推出促消費惠民生舉措。

文化和旅遊部在9月30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鼓勵各地推出文旅消費惠民舉措,開展國慶文化和旅遊消費月,陸續舉辦超過3600項約2.4萬場次活動,各地將發放5億元文旅消費券等消費補貼。商務部明確,支持各地利用上海時裝週、天津車展等平臺,舉辦各類新品首發首秀首展,打造更多“金九銀十”消費新熱點。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10月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消費方面,重點是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促進中低收入羣體增收,實施提振消費行動。一是加大對特定羣體的支持力度,二是結合“兩新”推動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擴大,三是擴大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撰文分析稱,目前政策更聚焦於商品以舊換新,然而,對當下耐用品消費的補貼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當期消費增加,實際上透支了未來的需求和增長空間;二是政策僅支持部分商品,未享受政策補貼的其他商品消費可能被“擠出”。

鍾正生建議,擴大消費補貼政策的支持範圍、支持對象和支持力度,進一步涵蓋金額較小、具備黏性的服務類消費,也可聚焦更具有購買力和成長性的大學生和青年羣體,同時加大補貼比例。將消費補貼政策與其他政策相互聯動,如在新房和二手房簽約過戶後,或農民工辦理落戶後,發放千元到萬元規模、有時效限制的消費券,釋放有“安家置業”訴求羣體的消費潛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一鳴日前在一場公開演講中指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當前如果不加大政策力度,靠經濟自身的力量來扭轉這種下行態勢,難度比較大。

他認爲,當前通過發行特別或一般國債來擴大赤字規模,幫助地方政府緩解負債壓力,是一個重要選項。具體操作方式上,由於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間因公共衛生支出增加了相當規模的負債,可以將適度擴大赤字規模的一部分資金,用於幫助地方政府清償疫情期間拖欠的企業賬款。擴大赤字形成的部分資金還應用於擴大消費,因爲消費主體是年輕人,可以適當加大生育補貼力度,釋放年輕羣體的消費潛力。

從中長期看,提振消費不能僅靠刺激,而是要推動改革、完善機制。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建議,進一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通過完善稅制、增加轉移支付、加快農村土地市場化流轉等方式,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羣體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穩定農民工預期,提高其邊際消費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