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未來三年很痛苦但有希望

林昭廷分析,ICS比現行資本適足率制度RBC更嚴格,光風險資本評估就增加1.6倍,對壽險業是很大的挑戰。

但他看見的一線生機,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承諾壽險公司若先自助,金管會亦會協助接軌,壽險公司在這三年要增加「適格資產」,即債券、放款、保單貸款等,但要減少「不適格資產」如股票、主權債等,二是要強化資本。自助後,就是金管會協助訂出臺版係數,如先前黃天牧承諾臺股、不動產及公共建設等係數會考量國內市場情況給予適當調整,讓壽險業不必投資急轉彎。

前金管會委員、政大風管系教授張士傑亦提出三項建議,一是資本監理制度應考量在地市場分階段實施,臺灣壽險業須大量匯出海外投資,若立刻接軌要求大量增資,將使獲利率大減,股東增資意願下降。二是財務報表與監理報表分流的合理表達,張士傑說,財報是給投資人看,應呈現更有活力、前景的數據,監理報表是審慎、從嚴,檢視資本適足及是否可以發現金股利。

三是多元避險與拓展臺幣固定收益市場,張士傑預估美元中長期將走弱,壽險資金勢必要引導回臺灣投資,才能避免未來承受極大匯損壓力,相關避險規定及流程應鬆綁、簡化,也要建置足夠深的債市,才能讓資金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