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童公園遊戲…1周不足3小時 專家:多玩能提升專注力
特公盟先前舉辦「上街玩」活動,讓街道變身孩子的遊戲場。圖/特公盟提供(資料照片)
根據特公盟2023年調查,臺灣學齡後學童「每週」在公園遊玩時間不到3小時,尤其新冠疫情及電子產品普及下,全臺遲緩兒通報數近10年飆增8成。臺大醫院兒科權威醫師和臨牀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專家聯手呼籲,兒童的「遊戲權」不容忽視。
臺大醫院醫師呂立表示,許多家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但除了學習才藝,絕對不能少玩和遊戲。各式各樣不同的公園可以啓發兒童的靈感;臨牀心理師陳品皓提到,玩是孩子的超能力,也是網路世代無法取代的紅利,他指出,遊戲能幫助孩子面對挫折、建立自信,更重要的是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
特公盟副理事長、榮總職能治療師曾威舜表示,特公盟先前到各縣市訪問小朋友,發現孩子公園遊玩時間短,一部原因是下課時間短,有的還會被利用來補課,還有因太熱或太冷,老師建議不要去遊戲場,還有國小的遊具都比較偏低年齡,中高年級比較不喜歡去玩,還有擔心受傷等諸多原因,導致一週遊戲的時間偏少。
職能治療師OT莉莉表示,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其實關鍵在充分的遊戲時間,「許多家長在意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前,要先反問小孩玩得夠嗎?公園遊戲,訓練肢體的穩定度,寫字自然順利。充足的活動不僅提升專注度,更能透過全身性的運動促進整體學習能力。
曾舜傑表示,特公盟一開始推動公園改造,現在硬體有了,現在也要推廣的是,從去年開始更在乎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兒童的遊戲權非常重要,不應該因爲學齡階段課業、大人的刻板印象被限制,還有遊戲平權,針對不同年齡類別,不同類別,如特殊需求孩子,身障孩子不能因爲需求被受限制,還有年紀等,不應該年齡,外界因爲遊戲全被限制,不管幾歲都應該保有遊戲的權益。
職能治療師OT莉莉表示,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其實關鍵在充分的遊戲時間,「許多家長在意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前,要先反問小孩玩得夠嗎?公園遊戲,訓練肢體的穩定度,寫字自然順利。」充足的活 動不僅提升專注度,更能透過全身性的運動促進整體學習能力。
讓孩子感受特色遊具的魅力,也能透過參與手作,啓發空間教育。圖/特公盟提供(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