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海外首季賺245億 飆史上同期新高

據金管會統計,國銀海外五大金雞母分別是「香港、新加坡、大陸、美國及越南」,金管會分析,獲利最多的香港獲利117.7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年增8.4億元,增加金額僅次於英國,主因與聯行往來/拆放銀行同業之利息淨收益增加。

排名第2名的新加坡獲利23.9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11.3億元,爲獲利減少最多之地區,但仍是歷年同期次高,金管會分析,獲利減少主因是去年同期收回個案呆帳,基期較高。位列第三的大陸獲利23.1億元、年增0.2億元,主要是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

美國獲利21.4億元,退居第4名,年減8.5億元,減少金額僅次於新加坡,金管會表示,主要因商用不動產授信案的呆帳費用增加,美國自2022年啓動暴力升息後,美國商辦資金成本就愈來愈高,加上疫後居家辦公成趨勢,商辦需求下降,又遲等不到降息,美商用不動產去年起就頻暴雷。

獲利排名第5大是越南的14.4億元,也創歷年同期最高,年增3億元,金管會分析,主因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

就各洲別來看,僅美洲獲利衰退,其餘各洲獲利均增或持平,其中亞洲獲利205.8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年增8.1億元;美洲獲利25.6億元,年減7.3億元;大洋洲(澳洲)獲利10.5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年增1.3億元;歐洲獲利2.7億元,年增8.5億元;非洲獲利0.2億元,與2020至2023年同期相當。

金管會指出,新南向地區獲利63.1億元,年減2.9億元,主因營業費用增加;各地區以新加坡減少11.3億元最多,泰國獲利減少2.2億元次之,因投資及其他淨收益縮減;獲利增加金額前3名爲越南增加3億元、柬埔寨及馬來西亞均增加2.9億元,主因呆帳費用減少。

其餘獲利變動較大的有二區,一是英國獲利增加8.8億元,爲獲利增加最多之地區,主因去年同期增提聯貸案呆帳費用,今年轉虧爲盈。二是日本獲利增加3.5億元,增加金額排名第3,主因放款回溫且資產品質改善,利息淨收益增加、呆帳費用減少。

今年隨着臺積電帶着供應鏈赴日本設廠,國銀掀起赴日設點熱潮,今年首季國銀日本據點稅前盈餘達9.9億元,創至少近3年同期最高,年增高達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