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別讓民進黨輕易逼喊第一擊(王昆義)

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國軍現已調整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理規定,共軍「航空器實體飛越領空,就算第一擊」。(本報資料照)

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海峽中線的默契已被中共毀掉,現狀已被改變,我們無法推回到過去的狀態?國軍現已調整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理規定,共軍「航空器實體飛越領空,就算第一擊」,如無人機算是航空器實體,我方必須反制。這是國軍重新宣示界定「第一擊」的內涵,只是宣示歸宣示,若共機真的侵入臺灣領空,國軍予以擊落,又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傳統上「第一擊」的意義是指在覈武時代,遭受核武攻擊的國家,要有能力進行「第二擊」的能力,纔不會在覈武攻擊中遭到毀滅性的後果。所以「第一擊」加上「第二擊」能力,在後面通常都會出現一句「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簡稱M.A.D.)機制,也就是一種兩國都要「同歸於盡」性質的軍事戰略思想。

相互保證毀滅與恐怖平衡的惡果

所以,一般認爲「相互保證毀滅」是指對立的雙方中如果有一方全面使用核子武器則兩方都會被毀滅,因此又被稱爲「恐怖平衡」。這是根據戰略中的「嚇阻理論」:要避免有人使用強大武器就必須部署核武。這項策略實際上也是一種「納許均衡」,雙方都要避免最糟且有可能會發生的結果,也就是人類滅絕。

今年8月共軍圍島式軍演以後,臺海中線和國際水域的美式定義的「臺海現狀」被打破,共軍跨越臺海中線已成爲「新常態」,8月初軍演時,共機甚至還進入臺灣領空。而緊接着在金門上空也曾不斷出現無人機拍攝金門駐地的現況,讓臺海領空升高到「第四次臺海危機」。

對此,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10月4日在華府智庫「韓美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rean-American Studies, ICAS)一場視訊討論中,答覆前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官員博斯科(Joseph Bosco)的提問時說,美國堅持臺灣海峽兩岸的分歧必須通過「和平方式」解決,不接受中國意圖改變臺灣海峽水域的國際水域地位的任何做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在聯合國大會場邊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的雙邊會談中,已充分表達美國在臺灣議題上的立場。

美國面對中共改變臺海現狀,仍然堅持必須通過「和平方式」解決,並不輕易的做出軍事動作反制,更沒有把中國的挑釁當成是「第一擊」的意義,可見美國知道若臺海有一方發出「第一槍」,必然引發難以控制的軍事衝突,這絕非想要「維持現狀」者所樂見的狀態。

兩岸無冤無仇,不要戰爭

但是,臺灣的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綠委的質詢下,輕易的做出「第一擊」的承諾,對於共機或無人機侵入臺灣領空,將做出「第一擊」的迴應,完全不留有餘地。

對民進黨來講,戰爭並不可怕,有些人甚至認爲唯有通過戰爭,才能達到獨立的目的。尤其是受到烏克蘭戰爭烏軍大逆轉,已經把俄軍打得零零落落,更是受到某種鼓舞之心。所以,唯有喊殺喊打,纔是真正保衛臺灣的「勇士們」,那些主張和平者都是「投降主義」的「豎仔」。

於是,「黑熊勇士」、「不投降協議」等變成這次選戰意外的另類熱門議題,殊不知,打仗不是年逾80歲的老先生帶頭打,「黑熊勇士」也不可能站到第一線,真正能保家衛國的都是些可能對戰爭沒有意識的年輕人,讓他們去當臺獨的砲灰。

國防部長當然知道戰爭的危險性,但是面對立委的質詢時也不能示弱,所以邱國正說出「共軍航空器實體飛越領空,就算第一擊」的話也屬必然,但不必然要把立法院的答詢當成新的界定。兩岸並未走上「相互保證毀滅」的狀態,超過7成的臺灣民衆還是希望兩岸能夠維持和平相處。

所以,前副總統呂秀蓮說:「兩岸無冤無仇,我們不要戰爭」。這句話確實說出臺灣大衆的心裡話。我們應該努力說出反對宣揚戰爭論,「和平絕對是兩岸最高的價值」。不輕易啓動「第一擊」,不相信兩岸「相互保證毀滅」的惡劣心理。更不需要因爲民進黨的執政,把臺灣下一代的幸福全部毀滅。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