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入股視頻行業 視頻網站還能否澎湃如昨?

(原標題:國資入股視頻行業?“公私合營”時代的視頻網站還能否澎湃如昨?)

摘要: 不難看出,由於特殊管理股的實施比較複雜,牽涉到多方利益,即使全面推進也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對視頻從業者來說,這一政策並非懸在頭頂的利劍。但是此次的政策如果真的出爐,是否真會影響到億萬觀衆的精神文化幸福呢?

看來這屆的視頻行業也不行,微信公號市值風雲的一篇文章《獨家|視頻行業重磅新政:國資“特殊管理股”必須入股》在社交平臺不斷髮酵。

消息一出,小娛就試圖向各方求證,得到的回覆是“詳情不知道”、“不清楚”,也有人表示這個傳言一直都有,但是一直沒有確切的消息。

當然,也有人說這件事情八九不離十,相關視頻網站和視頻類公司已經被傳達了會議精神。

目前來看,這一輪動作並未波及到視頻行業的全部。比如文章中透露,國資“特殊管理股”入股的對象不包括短視頻領域;其次,娛樂資本論瞭解到今天同樣鬧得滿城風雨的A站、B站並沒有收到相關消息。

文章中還透露一點,國資出資金額佔視頻網站股權比例1%~10%,按市場估值,且擁有公司董事名額,並擁有在試聽內容的生產、投資、合作的表決權、審查權、以及主管內容高管任命的表決權。

讀完就可以發現,這句話的重點在於“內容”,這樣就不由地引發了猜想,也就是說看似國資“特殊管理股”入股視頻行業看似是資本層面的動作,但最終還是落腳到了內容監管上。

但是又有人說了,總局和網信辦已經勝任了文化內容監管的角色,爲什麼還要採取資本入股的方式呢?至會是上個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的重演嗎?

國資“特殊管理股”不同於“一股一票”,那它特殊在哪裡?

其實早在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曾提出要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今年4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宣部等多部門《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下稱《規定》)明確提出:

“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經批准可開展試點。”

特殊管理股的設計有兩種,一種是具有較多的投票權。例如,特殊管理股的投票權相當於一般股票的5票甚至更多,確保國家在持有股份很低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掌控力;

一種是具有一票否決權,即規定特殊管理股可在國有股權佔比很低時依然享有一票否決權。

也就是說,即便在國資出資金額只佔視頻網站股權比例1%~10%的情況下,國資一旦入股,對於網站未來的內容生產方向將掌握“生死予奪”的大權。

另外,除了內容上的絕對否決權,國資還擁有主管內容高管任命的表決權,即人事安排的權利,看似沒那麼重要,實則好比選定春晚總導演,春晚總導演的價值觀、審美觀完全決定了春晚內容是姓趙還是姓李、姓王、姓陳。

特殊管理股制度類似於金股制度,金股制度誕生於英國,最早出現在英國政府進行國企改制過程中,主要用於公共事業類公司。其後意大利、法國等都在企業改制中先後實行。

但從實踐案例來看,這一制度一般運用於銀行、保險、電信、發電、石化等行業,而且一般運用於事關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的情況,一般不涉及文娛行業。

不過,這次國資“特殊管理股”入股視頻行業,顯然政府是把視頻行業提升到了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的高度,這裡面的利害關係也就不言而喻了。

對於國資來說,文娛產業是一塊揩油的肥肉嗎?

除了擁有對內容的生殺大權,國資入股顯然還會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而在享有收益權方面,特殊管理股就不享有特殊性了,按照比例享有相對權益。

有人說,“視頻平臺能有多貴,有多賺錢?相比於其他的行業。”,犯不着上這裡來揩油。

但事實上,近年來,在所有行業當中,文娛產業已經成爲所有行業中ROI(投資回報率)最高的TOP3了。

比如鋼鐵行業十倍二十倍的ROI算正常,但文娛產業的ROI都是五十倍起。

而相比於傳統視頻網站,顯然,近來短視頻領域更加受人矚目,進入了創業的風口期,正在經歷爆發性成長,擁有更大的增長空間,那麼爲什麼國資“特殊管理股”入股不涉及短視頻領域呢?

有短視頻領域從業者說“短視頻不好監管,因爲團隊太多,自媒體屬性太強”,另外因爲短視頻還處於生長期,雖然頭部內容已經冒頭,但是整體格局未定,顯然國資也找不到落腳點。

而這並不表示未來國資不會採取資本的方式加強對短視頻領域的監管,畢竟前不久,papi醬的視頻內容才被廣電下架整改。

未來,如果一旦短視頻領域的格局初定,那麼其他方式的國資進入想必也是“指日可待”了。

這是又一場公私合營嗎?

國資“特殊管理股”入股視頻行業,讓人不由想起五十年代的公私合營政策。稍懂點歷史的人都能明白這其中的“玩兒法”:以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名義,政府購買少量民營企業的股份,實質是爲了往企業裡派駐一批軍人出身、不懂經營的大老粗政客。

看起來國家並非強買強賣,而是採用贖買的辦法把資本家的資產作價入股,資本家拿定息,如果本人願意也可以參與企業管理,但面對有官方背景的“股東”們,資本家的心情恐怕也是如鯁在喉。

《中國商業百年史1911-2016》曾經生動描述了當時的“盛況”:一時間,敲鑼打鼓、張燈結綵慶祝公私合營掛牌的熱鬧場面隨處可見,但是,將家族幾代人辛苦積攢的產業交給政府並不容易,許多企業家白天強顏歡笑,晚上抱頭痛哭。

一位研究宏觀經濟的學者在採訪中對娛樂資本論表示:“如果此次國資入股消息成真,就是變相的新時代公私合營做法,表明中國經濟和文化政策正試圖急劇左轉,與市場化道路背道而馳。”

但在娛樂資本論看來,將“特殊管理股”跟公私合營進行類比還是有點言過其實。

一方面,它只面對內容產業,尤其是視頻行業,另一方面,至少在股權比例上,當前傳言中的1%到10%,也遠遠沒到當年公私合營的程度,與國外一些“金股”的做法更爲類似。

而且根據今天媒體求證的消息,目前政策並沒有強調“必須入股”,相關運作方式仍在討論階段,並未形成正式的文件。

娛樂資本論認爲,在輿論唱衰前,也許我們首先應該考慮一下這一政策的可操作性:

不難看出,由於特殊管理股的實施比較複雜,牽涉到多方利益,即使全面推進也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對視頻從業者來說,這一政策並非懸在頭頂的利劍。

當然,如果以上問題統統得到解決,也許曾經的視頻網站取代電視臺的設想將成爲一個笑話,《識汝不識丁》、《袋斜街十號》等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劇還是趁早播了吧。

而對廣大觀衆來講,顯然不僅需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廣播電視臺、湖南廣播電視臺、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也需要米未傳媒,燦星,暴走,關八。

此次的政策如果真的出爐,是否真會影響到億萬觀衆的精神文化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