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央企:錨定新質生產力 念好“源”“升”“態”三字經

本報記者 杜雨萌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而國資央企作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頂樑柱,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務。

今年6月份,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時提出,“充分發揮國資央企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支撐作用,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強調了國資央企應不斷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支撐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爲把我國建設成爲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化時代,每個時代的生產力都具有時代特徵,而生產力不斷髮展的過程也印證着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李江濤認爲,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互聯網經濟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正呈現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的時代特徵。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現實需要。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羣慧看來,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遵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形成邏輯。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國企混改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爲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國資央企不僅要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調整等路徑發展新質生產力,還要針對公司治理、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優化,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

瞄準產業最前沿

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曾用“源”“升”“態”這三個字,精簡概括中央企業應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張玉卓表示,首先,技術要有來源。對此,國務院國資委鼓勵中央企業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力度,特別是加大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投入。其次,要推進產業升級。一方面要利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進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另一方面,產業升級一定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擺在突出位置。最後,要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在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加快相關部署,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支持。4月份,國務院國資委按照“四新”(新賽道、新技術、新平臺、新機制)標準,遴選確定了首批啓航企業,以加快新領域新賽道佈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首批啓航企業多數成立於3年以內,重點佈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5月份,國務院國資委宣佈開展第二批中央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佈局建設,並在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生物製造等36個領域,支持40家中央企業佈局52個原創技術策源地。至此,共有58家央企承建了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除此之外,國務院國資委還在5月份、6月份連續啓動第二批、第三批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

要注意的是,除了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做好“孵化”外,還需加快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爲此,國務院國資委明確提出,要強化數智網絡賦能傳統產業,尤其是要加快實施“AI+”專項行動。

《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獲悉,作爲承建原創技術策源地的58家中央企業之一,中國移動將推進“AI+”作爲重要戰略着力點,圍繞基礎設施創新、關鍵技術創新、產品應用創新“三個方向”,促進“AI+”煥新向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具體來說,包括夯實AI智能基座、構建AI核心能力、打造AI原生應用。

佈局新興產業

算好全局賬、長久賬

當前,國資央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中央企業或是從頂層設計着手,成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或是制定更爲明確的中央企業集團層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在國務院國資委明確的“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佔比要達到35%”的要求下,中央企業紛紛加大了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投資力度。

例如,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提出,今年新增投資的63%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速高於總投資增速。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也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年繼續投入百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也稱,預計2024年,公司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超過380億元。

事實上,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未來產業,都要面對不確定性以及較長的培育週期。因此,國有資本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戰略虧損期”,更要算好全局賬、長久賬。

朱昌明對記者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爲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的主要載體,其發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充分考慮創新風險、培育週期等。因此,需要國有資本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服務國家戰略。”

《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獲悉,中廣核已在今年發起設立了4只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創基金,旨在發揮資本紐帶優勢和基金產業賦能作用,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國新基金也表示,未來將強化培育孵化功能,針對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的空白和短板領域,助力其開展併購整合。

來源:證券日報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