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央企逐漸剝離金融資產 中廣核擬桂林銀行轉讓3.3%股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道
近期,國資頻頻轉讓所持銀行股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北京產權交易所於8月21日掛出的一則產權轉讓披露顯示,桂林銀行股東中廣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擬轉讓該行3億股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約兩個月前,桂林銀行股東廣西鑫盟投資集團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擬以3.26億元的底價轉讓該行8279萬股股份。
從股東性質來看,中廣核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控股的央企,廣西鑫盟則是央企南方電網旗下子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兩家企業轉讓或清退桂林銀行股權符合當前的政策要求,在預期之內,未來或有更多央企剝離金融資產。
第三大股東擬減持過半股權
根據上述披露並結合桂林銀行年報,中廣核共持有桂林銀行6%的股權,共計54386.97萬股股份,是該行第三大股東。此次擬轉讓的3億股股份佔桂林銀行3.3096%的股權,如果後續順利轉讓,中廣核所持股權將降至不足2.7%,成爲該行第七大股東。
而廣西鑫盟則擬以3.26億元的底價轉讓其所持有的桂林銀行全部8279萬股股份,即該行0.91%的股權。若以此價格計算,中廣核此次擬轉讓的3億股股份底價將達到11.82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桂林銀行成立於1997年,是一傢俱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控股銀行,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爲目前廣西資產規模最大的單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截至今年6月末,桂林銀行並表資產總額達到5635.84億元。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近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備受考驗。作爲一家城商行,桂林銀行選擇以“三農”市場爲突破點,將服務鄉村振興作爲全行戰略重中之重,建成了完善的“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推動自身轉型發展,以此實現可持續的穩健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03.62億元,同比增長13.14%;實現淨利潤20.69億元,同比增長36.39%。今年以來,該行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的勢頭,一季度實現營收35.56億元、淨利潤10.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15%、11.01%。
央企加速剝離金融資產
事實上,近期央企、國企轉讓或者清退金融企業股權已經成爲趨勢,不僅涉及銀行,還包括保險、信託、小貸、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
比如,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掛牌轉讓所持中誠信託全部約3.39%股權,並擬轉讓所持中煤財險1億股股份;中國保利集團旗下中絲天成(攀枝花)絲綢有限公司掛牌轉讓所持有攀枝花農商行全部0.1316%股權,旗下保利南方集團有限公司、保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同時掛牌轉讓保利小貸全部2億股股份;中國電信集團旗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掛牌轉讓重慶衆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41.1765%股權,甜橙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天津天翼融資擔保有限公司100%股權。
對此,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記者表示,當前國資央企加速剝離金融資產,更多是響應相關政策要求。
去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指出,除戰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參股股權外,國有企業應當退出5年以上未分紅、長期虧損、非持續經營的低效無效參股股權,退出與國有企業職責定位嚴重不符且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參股投資。今年6月,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試行)》出臺後,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該規定,從嚴控制增量,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這些要求被市場稱爲“退金令”,也直接加速了國資央企剝離金融資產的進程。
在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看來,國資央企清理金融機構股權,將資源騰挪到主業領域,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的經營效能,更加準確地執行國家戰略和目標。
不過,董希淼也向記者指出,當前部分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表現不佳,投資價值下降,一些國資央企調整投資策略主動掛牌轉讓,也是一種市場化的做法。對此,邵科認爲,部分國資央企投資的金融機構經營效益不佳,甚至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通過將其股權出售轉移給專業機構管理,有利於防範化解風險,保障金融體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