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分類…潮境海廢 瓶蓋最多寶特瓶第2名

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將去年在潮境海岸撿拾的垃圾分類,塑膠瓶蓋數量仍居冠,寶特瓶是第2名。塑膠吸管限制使用政策已執行4年多,但去年海廢中的吸管數量未見減少。學者認爲國內寶特瓶回收率高,部分可能來自境外,回收時爲減少體積壓扁瓶身,因此丟棄瓶蓋。

海科館籌建時期就參與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推動環境教育,10多年來帶動學校、環境教育單位和民間組織投入。佛光山普門寺住持滿方法師昨帶領400名護法委員及宗教義工參與,受天候影響未到海岸淨灘,在海科館透過導覽解說,瞭解地球現正面臨迫切問題。

海科館說,國際淨灘行動不單是在海岸撿垃圾,而是透過淨灘行動,喚醒大衆對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的反思,繼而從源頭減量,纔能有效減緩陸上垃圾流入大海。

海科館去年和諸多企業、學校在潮境海岸淨灘,統計去年潮境海岸垃圾類別排行,塑膠瓶蓋近年一直居於首位,寶特瓶是第2名。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2019年7月上路,去年海廢中吸管數量卻沒因爲禁用而減少。

海科館研究人員說,臺灣寶特瓶回收率達80%以上,成效顯著,但海岸撿拾的垃圾,寶特瓶和瓶蓋數量驚人,不乏來自境外,隨着洋流漂來臺灣。寶特瓶未強制連同瓶蓋一起回,可能因此造成瓶蓋相對較多。